“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川剧《江姐》二改专家研讨会”11日在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召开。出于疫情防控考虑,本次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戏曲专家们在线为《江姐》“云问诊”,就作品的进一步提升建言献策。
![]() |
重庆市川剧院创排的新版川剧《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剧本来源于著名剧作家阎肃创作的同名歌剧。作为重庆舞台又一部精品,该剧已成为“川剧皇后”沈铁梅又一部代表作。除了本身的川剧韵味外,视觉呈现上也更符合当代审美,现代科技手段下的光束变形投影出最具重庆特色的建筑,使朝天门、嘉陵江、岩石、牢房等场景更具意象。
研讨会上,重庆市川剧院原副院长、《江姐》副导演曾幀首先介绍了作品自2018年问世以来进行过的修改和完善。她提到,现在的版本在舞台空间设计问题、江姐服装造型问题、双枪老太婆的念白和唱腔问题、江姐与沈养斋对手戏不突出等问题上进行了调整,力求使江姐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地突出表现江姐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对于已经完成的修改部分,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副院长、一级导演冉常建表达了肯定,他认为修改后的版本让江姐的精神境界、造型等等方面更加突出,从整体上能看出又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这出戏充分发挥川剧声腔艺术的悠长,也展现了川剧艺术表演的魅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不过冉常建认为,尽管与上一次相比有了新的提升和突破,但整体看下来,舞台上除了沈铁梅的形象之外的其他人物似乎还没完全撑起来,“总感觉江姐一直处于舞台中心,这样的话戏的冲击感就不够强烈,人物之间的交流、缠斗一定要斗起来,越斗得厉害越能说明江姐扛住了压力,说明英雄是如何成为英雄的,要表现出我们的英雄经历过的种种考验,体现他们的坚韧顽强。”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一级导演熊源伟则首先肯定了江姐服装的修改,“这次看上去好多了,第一场有一点洋气,这是很好的,她在重庆嘛,又是文化人,穿着讲究一些才符合人物。”他也同意冉常建的观点,“比如审问这场戏,你们四朵梅花在台上演,观众的期待度是非常高的,现在还感觉到交锋不够,现在有点端着,建议再琢磨琢磨人物,把人物搞多面性一些。”
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一级作曲李道国对剧中的高腔音乐《红梅赞》尤为欣赏,“这次的《红梅赞》好像有改动,是独立的川剧的《红梅赞》。还有恰到好处的乐队乐器,我非常欣赏,音乐主题也改变了样板戏英雄人物刻板的高大上人物形象,带着优美柔情的唯美旋律,体现了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他认为沈铁梅用精湛的表演艺术将江姐这个人物形象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时服化道表现当时的历史风貌和标志性人文风俗,体现了红岩精神。
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编剧陈涌泉认为,《江姐》的确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有一个前提,这个版本依然是在继承老版本的基础上来说。他建议,“从更高的标准说,我特期待当代再演《江姐》这个剧目时能不能运用一些现代理念,发掘出一种时代精神,达到这个版本在舞台上升级换代的转换。这样的话,我相信这个作品的时代精神包括时代风貌在舞台上的呈现等等,可能会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