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姆斯特丹到布达佩斯,从德国科隆剧院到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近年来《凤仪亭》《李亚仙》等传统川剧名段进入西方艺术殿堂,获得好评。 “没想到语言并没影响海外观众对表演的理解,这充分体现了川剧的迷人之美。”有着“川剧皇后”之称的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曾三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沈铁梅是国内川剧界的“领军人物”。 川剧有300年历史,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明末清初,各地移民入川过程中,江苏、江西、陕西等地南北声腔与四川方言土语及说唱曲艺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川剧“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腔特色。 2004年,沈铁梅和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合作在荷兰公演,尝试将原生态的川剧“高腔”和西方交响乐融合,一曲《凤仪亭》惊艳阿姆斯特丹。“那晚简直 疯了 。人们都惊叹于川剧的表演,一些观众还跑到后台来 堵 沈院长要学习唱腔的发声方法。”重庆市川剧院博物馆馆长袁文革说。此后,川剧的海外商业演出邀请不断,荷兰、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匈牙利、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上演了川剧。 “走出去”让川剧赢得越来越多的外国“粉丝”。爱尔兰姑娘席德专程跨越万里前来拜师,在重庆川剧院一学就是几个月;瑞士男孩瓦伦丁边学边演,迷上了《白蛇传》中许仙的角色……“优秀的艺术能跨越国界与种族。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川剧,丰富它、美化它,让这个有300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下去。”沈铁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