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梁祝《柳荫记》内测 专家戏迷为美倾倒
http://www.newssc.org】 【2015-03-09 11:06】 【来源:四川日报】

  3月6日,由四川省川剧院重新复排的川剧经典大戏《柳荫记》在成都进行了“内测”,受邀观演的专家和年轻戏迷在观看后赞不绝口。

  讲述梁祝爱情故事的《柳荫记》是川剧代表作之一,因梁祝在柳荫结拜而命名。上世纪50年代,《柳荫记》曾被改编成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被多个戏种学习借鉴。几十年来,梁祝的爱情故事,早已经被各个剧种、各种影视剧演绎多遍。如今重新复排的川剧版《柳荫记》又有哪些新意呢?诗情画意耍朋友,“美”不胜收 “远山含笑,春水绿波映小桥。”大幕开启,梁山伯人还未出场,一句唱词就把观众带入了诗情画意中。像这样优美的唱词俯拾皆是,伴随着梁祝爱情故事的全过程,为观众营造出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美感。

  不仅唱词美,《柳荫记》从服装、舞美到音乐都在追求美。据了解,此次《柳荫记》的服装,剧院特意请来台湾的设计师。梁祝二人的服装不仅在衣袖、衣领等处增加了柳枝、蝴蝶等手绣元素,让服装看起来精致淡雅。服装的色彩还会随着剧情而变,前几场戏,梁祝二人欢聚时色彩清新明媚,而后几场,他们的爱情遇阻后则变得深沉浓烈起来。

  作为一出传统剧目,《柳荫记》的舞美并没有采取川剧传统的“一桌二椅”,而是配合古典优美的唱词,使用了水墨画和卷轴国画作为背景。“很多人都说川剧好看不好听,为了能适应年轻人的审美,除了尊重传统的川剧去拍,我在创作音乐时,还特意在很多地方加入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元素,让音乐听起来也很美。”《柳荫记》的音乐设计李天鑫说。《柳荫记》的美,获得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点赞。“服装好漂亮,唱词像古诗一样。一个字:美!”看过《柳荫记》后,一位年轻戏迷在自己的微信上晒出美图。媒婆的川味谐剧,麻辣十足《柳荫记》不仅美,而且不失麻辣趣味。梁山伯送行祝英台这段戏中,祝英台忙着暗示自己是女儿身,梁山伯却呆头呆脑,表情让人好笑,而“别人在忙你不忙”的双关语趣味十足。“原来的戏有三个多小时,因现在人的审美节奏是轻快,所以我就删繁就简,把不重要的人物删去,让一个媒婆串起了整个故事情节。”《柳荫记》的编剧隆学义说,为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节奏,说媒部分改由媒婆唱主角。

  舞台上,媒婆一出场就喜感十足。由于删减了祝英台父母等人物戏份,媒婆一个人登台,演起了四川谐剧。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搞笑,而媒婆“蒙到两边谈,都要转圈圈”等充满特色的四川方言,则为诗情画意的《柳荫记》增加了不少笑料和麻辣味。

  导演李小平透露,此次重排《柳荫记》并非是原汁原味地还原经典,而是对经典的重新演绎,希望能实现和当下的年轻人对话。本来媒婆的台词中,还有“富二代”、“穷二代”这样的词语,后来导演组几经斟酌,为尊重传统,去掉了这两个词。

  3月12日,川剧《柳荫记》将作为“川剧晋京演出周”的演出剧目之一,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记者 张良娟)

[编辑:杜佳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