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京剧《瑞蚨祥》:由32次掌声说开去
http://www.newssc.org】 【2013-03-15 09: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苏 锐

  2月28日晚,新编历史京剧《瑞蚨祥》在济南梨园大戏院上演。7点半开始,9点45分结束,座无虚席的戏院135分钟内响起掌声32次。32次掌声代表了什么?若与京剧史上的经典剧目演出相比,其势必“面带愧色”。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传统戏曲日渐衰微的当下,专家、剧评家的那一套理论大可收起,在一出戏演出过程中,观众的掌声才是评判戏剧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文艺界而言,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为文化繁荣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无愧于历史与时代,体现了戏剧作为文艺产品的唯物属性,无愧于人民却值得细斟慢酌。何为无愧于人民?必须为人民服务,让人民享受精神文化发展的成果。对于一部戏来说,花了多少钱、请了哪位名导、约了哪位名角都不重要,观众看完戏,心中自会有一杆秤。

  戏剧演出与演唱会不同。演唱会喧嚣躁动,充斥着青春的血液与激情;戏剧讲究品,一个故事,不同戏剧形式表现出来,结果会大不相同。这不同体现在细节上,细节存在于观众与演员的心中。总而言之,欣赏戏剧是个精致活,演员的一举一动都被观众看在眼里,哪个动作标准与否,观众一眼就“识破”了。

  借着“十艺节”在山东举办的契机,山东各文艺院团在打造艺术精品上下足了功夫,让人欣慰。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出的艺术精品在加班加点立上舞台之后,切不可忘观众的力量。戏剧不是专家、领导、演员一个圈子的工作,更多的应惠及广大百姓。一出戏,斥资百万排出来,演了几场就束之高阁,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十艺节”举办在即,“十艺节”参赛剧目也纷纷推上舞台并在认真打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剧目的创排都要以赢得更多观众的掌声为目标。

  

[编辑:陈萍]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