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成都川剧艺术中心锦江剧场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川剧戏窝子”焕新归来。
端庄典雅的建筑是如何建成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快听听施工单位的“揭秘”吧!
![]() |
数千根“梅花桩”打底
广场地面进行了整体抬升
走在华兴街,远远就会看到一个醒目的正红色建筑,那就是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步入艺术中心门前的小广场,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要上好几个台阶。原来,按照设计,原有地面要进行总体抬升,才能与现有的主体建筑齐平。当时在进行建设时,小广场的低洼处,首先砌筑了不同高度的“梅花桩”,作为“打底”;然后上面再用钢结构进行全覆盖,形成龙骨;最后再铺上石材,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平整的广场地面。“当时铺上去的角钢都是一段一段的,要焊接成一个整体进去,最后形成网格状。整个钢结构骨架,焊点至少上万个。”回忆起当时的施工场景,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改扩建项目负责人还记忆犹新。
![]() |
33幅“钢纱幔”装点
每幅重达200公斤
焕新后的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穿上”了正红色的“外套”,细看之下,才发现独特的正红色“外套”,其实是由三层铝型材构建而成的。“整个建筑一共有4万至5万块铝型材,每一块都是中空的方形型材,截面为60毫米×60毫米,长度约400毫米/段。”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红色格构会表现出别致的光影与质感。
![]() |
![]() |
在正红色的“外套”之上,还挂有33幅“纱幔”。看上去视觉效果飘逸朦胧的“纱幔”,没想到是不锈钢材质的。细细一看,每幅“纱幔”都像由“钩针”技艺完成的作品,只不过材料由织线变成了不锈钢丝,在视觉上形成了双层“纱幔”的肌理,增加了诗意的美感。
![]() |
虽然远远看上去清逸灵动,但其实每一幅“纱幔”的重量都达到了200公斤!“每一幅完整的‘纱幔’都是由三段拼装完成的,中间用钢丝串联。每一块‘纱幔’先吊装上去,工人师傅再在上面进行拼装。上、下则是用定制连接件固定。整个建筑一共有33幅‘纱幔’。”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不仅白天美,晚上也是光彩夺目。据记者了解,艺术中心地面设置了流线型光带,建筑则通过线条灯、投光灯、框架投光系统营造出光影流转的夜景效果。
高标准设备“上阵”
打造如梦似幻的舞台效果
记者从成都文旅集团了解到,改扩建后的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2864平方米,戏迷熟悉的悦来茶园从锦江剧场西侧搬往了东侧二楼。同时,艺术中心增建了一个约有360个座位的小剧场,和大剧场锦江剧场差别化定位,形成“双剧场”格局。
![]() |
“锦江剧场在此次改造中,按照川剧专业演出的声学、舞台要求设计,进行了全面翻新与升级。”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舞台有两个LED大屏,其中一个可升降屏长12米、宽3米,已经安装好;另一个与舞台后墙等大的显示屏长12米、宽7米,将在后期进行安装。“LED高清大屏可以根据演出内容,播放相关场景作为背景,不仅可以丰富舞台呈现内容,也会带给观众更好的观赏体验。”该负责人说。
此外,舞台还配备了高清投影仪、移动式全彩激光灯、水雾机、烟机,后期还将增加雪花机、泡泡机等,以期打造出如梦似幻、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
![]() |
在剧场的舞台中,安装了两个升降舞台,可以在未来的表演中,实现多舞台自由切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袁弘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