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一辈在努力唱下去
年轻一辈在努力传下去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让我们走近川剧
60余年的坚持:78岁高龄的“狄仁杰”
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唱下去
“为百姓,狄仁杰身先士卒。留得念想在蒲州!”
![]() |
▲李四五(右)激情唱演
站在台上激情唱演的正是78岁的李四五,虽年事已高,但是功夫过硬,唱念做打样样都行。台上精彩不断,台下观众爆满。
![]() |
李四五是个川剧老艺人,投身川剧已60余载,演绎过上万场川剧。
![]() |
“在我12岁读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县里有招生广告,我就去学了,这一唱就是一辈子!”
回想起70年代,威远县川剧的辉煌,李四五说劲儿十足:“那个时候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天两三场,连着演了60天!上千个座位,座无虚席!”
80年代后,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川剧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 |
如今用着化妆品细细描眉的李四五,精气神依旧挺立,“不同戏,扮相就不一样。”
![]() |
这些“家伙事”,靓丽的服饰和化妆用品全是李四五自己掏腰包买的,川剧早已融入进了他的生命。
![]() |
回想起自己演的川剧,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智取威虎山》,“我喜欢忠孝仁义的戏,能够影响观众,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啊!”
![]() |
当小编问到怎么看待川剧影响力的变化时,李四五表示对川剧的未来信心十足!
![]() |
“只要我还唱得动一天,我都会在舞台上演一天。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川剧,参与川剧。”李四五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难,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去静下心来了解川剧、喜欢川剧就是目前川剧所面临的最大难处。
![]() |
龙杨:95后的川剧新鲜血液
我要做的就是传出去
龙杨,是威远县文广旅局引进的一名优秀川剧演员。
![]() |
27岁的他虽然年纪不大,却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多次参加国家项目川剧剧目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剧春晚节目的演出。
![]() |
龙杨是土生土长的威远人,自小在川剧团长大,爷爷奶奶都是川剧人,从小与川剧作伴的他,13岁便去到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川剧表演,主攻川剧老生兼习武生,师承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蔡少波先生。
![]() |
![]() |
“想通过川剧的形式来表达乡村振兴这一题材。”回到家乡的龙杨与成都川剧研究院等众多优秀艺术家共同加盟创作的乡村振兴题材川剧《沃野炊烟》在威远融媒演播大厅上演。
![]() |
▲川剧《沃野炊烟》
“目前我们威远的川剧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我回到家乡想做的就是守正创新!”今年龙杨还带领了十多个平均年龄40来岁的团队成员共同创作出了一部川剧大戏——《威远李公》。
![]() |
▲《威远李公》舞台进场景
目前《威远李公》已经初步成型,定了舞台妆,脚本等。正在向四川艺术基金申报经费扶持,有望成为威远县川剧团近三十年来唯一的创作大戏。
![]() |
“为了将川剧更‘新潮化’,我们要变新!”龙杨深知培养青年川剧演员才是当下最紧急的事情,才能延续川剧艺术的生命力。
![]() |
一台戏,一抹妆
举手投足一段历史的沧桑
一句词,一声腔
全凭数年如一日的向往
这是川剧的魅力
也是川剧人的毅力
更需要市民的鼓励和参与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