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的江南
http://www.newssc.org】 【2023-09-08 13: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年关乎江南的研究成为学术热点,在各个学科领域开花结果。基于戏曲文学维度的研究也精彩纷呈,很多重要学术成果正在引发更多的关注。梳理江南作为地域、文化的“土壤”与“武库”作用,关注其于戏曲生长、发展、特性的建构及参与方式,凸显了戏曲创作、研究中的“江南”构成,也赋予戏曲文化一种新的阐释。

戏曲作品中的江南繁复多姿,且与明清时期戏曲日益彰显出的柔婉多情一样,最能体现江南文化的审美风韵。通过曲词展现江南景物的美好和戏剧品格,最能反映戏曲作家的当下思考。如《牡丹亭》第三十九出《如杭》,特意提及标志性的钱塘潮涌,通过“江上怒潮千丈雪”引出“好似禹门平地一声雷”,预告了才气纵横的柳梦梅高中状元,以及这一结果对杜、柳故事走向的深远影响。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中看到了诗词赋予戏曲文本的诸多抒情元素,以及对戏曲情节的参与、角色的建构。正是江南文化的氤氲风采强化了以昆山腔为代表的传奇戏曲的抒情特质,让本来“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戏曲日渐疏离叙事,沿着中国抒情文化传统所规定的路径发展。

江南地域风俗尽入眼中,助力戏曲作品题材、情境、主题乃至舞台演出的建构,成就了明清戏曲的“江南”特色。传奇戏曲擅长家庭伦理的叙事,因之而增生出许多江南风流,戏曲史上最重要的题材类型才子佳人戏曲之所以旖旎多姿,显然来自江南文化的建构。在杂剧《花舫缘》中,著名的金阊山水景观成就了流播久远的“三笑”即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西楼梦》传奇演绎的男欢女爱故事之所以精彩,与玄墓探梅等吴中山水的细腻衬托息息相关。总之,戏曲中的江南人和江南故事始终构成了戏曲的重要内容,江南的戏曲文化史丰盈丰富、魅力无穷,是江南文化最为动人的景观之一。

 (杜桂萍/原载于2023年8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