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卿
“江南大旱民不聊生,飞马京都赈灾情。”在高亢冠绝、川韵浓郁的合唱中,传统川剧大幕戏《正德皇帝下江南·周元献鸡》参加第三届四川艺术节“百县百戏、万众看戏、大众评戏”惠民演出活动的大幕徐徐拉开。该剧由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改编整理,此次排练演出对剧本、音乐、服装、舞美等均进行了提升调整和科学优化,让传统川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力,梨园吐蕊,再添芬芳。
名角献嗓
《周元献鸡》说的是明正德年间,因江南连年大旱,正德皇帝决定私访江南,不料途中发生君臣失散、幸遇周元、陋室留宿、烹鸡敬献、皇旨赐婚、赈灾救民、重建家园的故事。
剧中主要角色有二:正德皇帝、周元。其中,正德皇帝的扮演者刘开逵曾获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优秀演员称号,由他担任主演的川剧《易胆大》《还我河山》等剧目,分别在中国首届川剧节、中国第三届川剧节、全国地方戏南方片区优秀展演中获奖无数。数十年的川剧艺术浸淫,使得刘开逵在舞台上的表演沉稳大气、形神兼备,唱腔丝丝入扣、动人心弦。此次扮演正德皇帝,也是他再披蟒袍,为保护传承资阳河流派川剧再出征。
在梨园行当里,有句话叫“无戏不丑、无丑不戏”。意思是说,一曲好戏如果没有丑角的帮衬对比,很难将戏曲的韵味和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由此可见,丑角在一出戏中的重要性。在《周元献鸡》中,丑角周元憨厚正直、生性善良的形象,被四川著名丑角张曲林刻画得恰如其分,入木三分。周元一角经过他生动活泼、张弛有度的演绎,和正德皇帝威严耸立的形象在程式上形成有效互动和优势互补,让人不但记住了他鼻头的一撮白粉,记住了周元这个人物,更被扮演者的精湛演技所折服。
一个是获奖无数、一个是技艺相当,这样的联袂搭档强强联合,使得《周元献鸡》在笑料不断中看头十足,于精彩演技中揭示民生情怀。
全新呈现
《周元献鸡》与自贡的渊源,可追溯到37年前。1986年,原自贡市川剧团已故表演艺术家王守一在外观摩学习《周元献鸡》后,将该剧略为修改,调整为胡琴戏。1987年,自贡市川剧团将该剧排导成功,面向社会公演后,因其诙谐幽默的表演和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情节,深受观众喜爱,好评如潮。
时隔37年后,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将《周元献鸡》重新调整复排,在排练中让年轻川剧演员增强专业知识技巧技能,这正是坚守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的鲜活表现。
1987年版《周元献鸡》总时长约3小时,为使该剧情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观演感受,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首先对剧本进行调整,在不影响剧情整体框架和结构的情况下,将1987年版本中冗长拖沓的情节进行删除,精剪后的剧本演出时长控制在2小时左右。使剧情更紧凑、结构更清晰、唱词更动人、旋律更优美、形象更丰满、人物更立体。剧本和时长的压缩,看似缩短了演出时间,实质上去糟存精,让传统川剧的魅力倍数放大和呈现。
音乐提档
音乐是和观众情感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此次《周元献鸡》的音乐整理,由国家一级演奏员王远文和国家二级演奏员王荣,在老一辈川剧作曲家廖忠荣的指导下完成,这是两位第一次在一部大戏中担纲音乐创作工作。
由于年代久远,1987年版本音乐多数遗失,部分音乐在现在来看略显滞后,不足以推动剧情流畅,也不利于演员把握情绪。王远文梳理完1987年版本音乐后,在不改传统川剧音乐本体和不失传统戏曲曲调音乐色彩的同时,对《仙姬献子》《江南蝶》等唱段重新谱曲,由王荣记谱整理,再请廖忠荣审核把关,对和弦、调式使用不当的地方进行调整修改。修改后,二黄和西皮音乐在演员和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直抵人心,共生共情,在演出中做到了“既好看又好听”。
《周元献鸡》是胡琴戏,为让原汁原味的胡琴戏呈现给观众,作曲家坚持按传统胡琴戏的曲牌和板腔创作,做法有四:
一是熟读剧本。对剧本中的每个角色进行人物特征分析,确定每个人物、每个场景、每段对话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念白和唱腔有效衔接。
二是随创随记。音乐创作有时会才思泉涌,有时会灵光一现,有时会转瞬即逝,两位音乐创作者坚持将脑海中的音乐通过哼唱的方式仔细品味韵味,并马上记下来谱成曲。
三是反复修改。作曲家在完成音乐初稿后,还多次对照剧本进行再修改、再提升、再打磨,有时一个音符的使用都要仔细思考,认真推敲。
四是口传教唱。由于传统戏和现代戏在唱腔上的方法不同,加之川剧音乐不仅要好听更要好唱,作曲家需对演员进行旋律的教唱,通过一句一句、一词一字的教唱,演员逐渐掌握传统戏的演唱要领。
表演丰满
由于近年来戏曲创作的题材和方向更倾向于生活化,所以人们一直在探索适用于现代戏曲表演的程式,追求传统和现代的平衡点。在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如何既保留传统戏曲的美学特征,又符合现代戏曲的表达方式?
《周元献鸡》在表演程式上,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等都回归到传统戏曲的程式表演。如第一幕武生演员在出场亮相时,分别使用飞脚、旋子等功法,这些身段将飞报身手敏捷、矫健如飞的形象充分展现出来。还有正德皇帝的趟马功法、皇后皇妃的水袖功、国丈曹真髯口的甩抖撩拈等,都能看到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
传统戏曲讲究虚拟写意的表达,《周元献鸡》中能看到诸多虚拟写意场景。一个转场,正德皇帝就跨越千山万里来到江南;一个转身,周元就从山上砍柴下来。言山便是山、说海便是海,这都是传统戏曲对舞台空间和时间调控的精华所在,体现出传统戏曲舞台的广阔性和独特性。
《周元献鸡》的重新排演,是坚持以守正创新为创作导向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传统戏曲的深度挖掘再保护。在排练中,1987年版本演员传经送宝、排导戏中的老带新,通过口传心授,充分发挥了传统戏曲的传承机制,体现出的是当代川剧人的大川剧观。
站在新时代的文化新图景下,守得住传统,把得住精髓,方能让拥有深厚文化魅力的川剧艺术发展壮大、传唱古今。
作者简介
陈宏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