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周姝 摄影 叶卫东
锣鼓一响,川剧开场。7月8日下午两点半,在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大红幔布扯开了传统川剧大幕戏《正德皇帝下江南·周元献鸡》的序幕,那旧时风华缓缓浮现。
|
近年来,川剧越来越高频次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自贡川剧的发展,也频频传来好消息——如《还我河山》亮相央视戏曲频道;青春版《易胆大》一度刷爆了自贡人的朋友圈;“川剧月月演”让川剧戏迷有了固定的“戏窝”;“小梅花”奖等国家级大奖,也花落盐都。
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川剧“资阳河”流派的主要传承剧团——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将如何赓续历史文脉,讲好新时代四川故事?
记者从一场演出中,觅出答案。
|
出戏
“守正创新”推动川剧高质量发展
作好新答卷,离不开“创新”,但创新需敬畏传统,守住川剧DNA是创新发展的根本。
“守正创新。”是市川剧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蒋刚给记者的答案,“守正创新,关键是守正,如果不守正,剧种就失去本原,而如果不创新,也一定会走入死胡同。”
“守正”,就是要守住川剧当中传统舞台表演技法的精华,弘扬川剧优秀传统剧目。
|
“近40余年来,自贡川剧团以新编川剧为主,先后排演了《巴山秀才》《易胆大》《潘金莲》《中国公主杜兰朵》《刘光弟》《还我河山》等新创川剧剧目。”蒋刚表示,从今年起自贡川剧有了新变化,不仅要新创剧目,还要恢复、排练、提升传统川剧大幕戏,所推出的第一场传统川剧大幕戏正是《正德皇帝下江南·周元献鸡》。据了解,该剧由市川剧艺术中心已故表演艺术家王守一老先生,在1986年前往南充市学习,并回团进行改编整理而来。1987年该剧一经上演,火爆全川,引得各地市剧团争相学习。
|
剧目导演、正德皇帝扮演者刘开逵告诉记者,《正德皇帝下江南·周元献鸡》讲述了明朝正德年间,江南连年大旱,正德皇帝决定四下江南,途中发生君臣失散、幸遇周元、陋室留宿、烹鸡敬献、皇旨赐婚、赈灾救民、重建家园的故事,这是一台演了数百年的老戏。为顺应现代市场,市川剧艺术中心去粗取精,将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压缩至一小时五十分钟,使剧情紧凑、节奏明快。同时在舞美、灯光、音乐方面进行了创新,使之更具现代感。
|
59岁的刘开逵还是“1987版”正德皇帝的扮演者,时隔36年后再演同一角色,让他感慨万千。“当时,剧目因其诙谐幽默的表演和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情节深受观众喜爱。而现在,在振兴川剧的大旗下,我们不断对川剧做改进,看川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
同时在宣传上,自贡川剧也积极在“云端”奉献精彩,近年来,不仅频频推出线上直播、展播,还为戏迷开“网课”,讲解资阳河流派艺术的起源、发展,戏曲演员程式化表演及人物塑造的功底、声腔等多川剧知识。本次《正德皇帝下江南·周元献鸡》首演作为第三届四川艺术节“百县百戏、万众看戏、大众评戏”惠民演出剧目之一,同样在线上进行了直播,并将开展戏剧评论征集和评选,鼓励观演群众积极参与剧目评论,撰写评论文章,扩大群众参与面。
出人
培育“新人”延续传承重任
做好新答卷,离不开接续不断的“新人”——新人,既包括看戏的人,也包括演戏的人。
首先是看戏的人,蒋刚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川剧热度持续攀升,各行各业如工程师、大学教授、作家、公务员等等,对川剧有浓厚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川剧的受众越来越广。
观众当中,更有许多年轻面孔,如中小学校学生等等,蒋刚看见他们来到现场看戏,从看三分之一到看一半,从看一半再到耐心将全戏看完,内心颇感喜悦。“就在这个月中旬,将会有一批国外的小朋友走进川剧艺术中心,我们将为他们送上表演,开展讲座,手把手进行互动。”蒋刚高兴地说。
新的观众来了,新的演员也在不断成长。
在本场首演的观众席内,坐着30名朝气蓬勃的川剧小演员,他们正从台上优秀演员的一招一式中“取经”,14岁的廖乙丁正是其中的一员。“我马上要和同伴们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的决赛了,最近正在抓紧练习,前辈们的精彩演出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课。”
培养新人,以老带新,传递好“接力棒”,让川剧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当前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乃至整个川剧行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正德皇帝下江南·周元献鸡》的另一大看点就是,一批表演艺术家与优秀青年演员联袂演出,让川剧文化薪火相传。本次演出中,既有深耕川剧艺术从业几十年的表演艺术家,也有传承赓续、青出于蓝的后起之秀,更有耄耋之年川剧“名角儿”的倾囊相授。
|
“周元是一名16、17岁的青年,由51岁的我扮演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该剧主演、“周元”扮演者张曲林告诉记者,83岁的国家一级演员、川剧“资阳河流派艺术”四川省非遗产传承人杨先才老师,曾是36年前“周元”的扮演者,这部剧他演了有近百场。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杨老师毫无保留地将表演技法倾囊相授。“想尽最大努力,把杨老师教的东西传承下去,做到不负老师的期待,不负自己的初心,让更多人感受川剧的麻辣鲜香。”张曲林说。
|
参演该剧的青年演员谢智雄表示,通过这样一场演出,让自己接触学习了传统“四功五法”在舞台上的运用,在实践中增长了传统川剧知识,这对自己今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颇有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讲好春天的故事,做好时代的答卷。川剧人练好“内功”、川剧精心打磨、不断“走出去”,使蜀声蜀韵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雄浑激荡,无疑是自贡川剧人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生动体现。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