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希
川剧文化,是成都的一副面孔,精致而生动。它出现在剧院剧场,也散布在大街小巷,还穿插进了成都相关的宣传片、融入了特色文创产品,以不同的姿态与我们相见。
人类对故事的渴求自古有之,且不知餍足,因而有了戏台。戏台是故事的重要载体,吟唱着喜怒哀乐,演绎着戏情与人生。一登台,一甩袖,故事就揭开了序幕;一转身,一回眸,情节或急或缓,娓娓道来。时空在变,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换了一波又一波,“蜀戏冠天下”的美名就从古咏到了今。
经典总是具有历久弥新的力量,川剧正延续着“蜀戏”不朽的生命力。它是历史,也是当下,历经数百年发展依然正当“潮”,以更年轻、更时尚的面孔不断焕新。
而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川剧、投身川剧、传播川剧,让川剧文化“不断代”,继续绽放出蓬勃生机,成就不老的川剧、世界的川剧。
![]() |
(摄影:韩杰)
“后浪”涌上舞台
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45岁以下的青年演员占60%以上,“90后”及“95后”也大有人在,一批批“后浪”正涌上川剧舞台,散发着他们的光芒。
“很多人觉得川剧观众‘老龄化’,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年轻观众对川剧的接受度已越来越高,愿意走进剧院去看戏、听戏。他们在体验之后,都说跟以前对川剧的印象完全不一样,剧情很吸引人,唱腔配乐也很优美。
实际上,舞台上每一个“老戏骨”都曾是年轻演员,而年轻演员也将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正是新旧血液的接续澎湃,续写着川剧传承的答题卷,让这门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川剧,也以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90后”策展人左左和夏夏用现代的视觉创意和数字技术,打通人们和川剧文化之间的情绪共鸣,让年轻人看见这一传统宝藏,了解它、贴近它、传承它。展览中,川剧文化与装置艺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关联。比如川剧中经典的“白蛇”形象,在一根根金属链条的纵横中实现重构,坚硬的元素中隐含着川剧人不屈的坚守。川剧和其他艺术也在不断跨界,比如熊猫画上了川剧脸谱,水墨漫画或石版画再现川剧经典剧目,还有影像、陈设创新等不同形式……六十余组作品,仿佛合力打开了一扇任意门,让人们穿梭在六十余种遇见川剧的可能中。
百年老川剧,绽放新创意,新生代与传统文化交织交融,产生了有趣、有益的实践,让人们对文化的传承进行新的反思和探索,也为川剧美学、现代社会和精神生态之间的关系指引了新的方向。
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在成都,川剧正成为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当年轻人逐渐看见川剧、了解川剧、爱上川剧,并用他们的方式传播川剧,你我便皆是“戏中人”,共同融入川剧传承这一场“大幕戏”,一起发出时代的唱响。
川剧“新变脸”
提到川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变脸”。这是川剧表演的典型特技,讲究的是须臾之间的千变万化,用一张张颜色和图形对比鲜明的脸谱来塑造人物性格和刻画内心情绪。
![]() |
(摄影:韩杰)
但川剧本身并未被“脸谱化”。多元形态下,它蕴藏着一种无惧时空的浪漫,是岁月的沉淀,也是鲜活的当下。如今的川剧,不只是戏台上的浅吟低唱、起承转合,而是拥有越来越多的面孔,“变脸”成为更多形态,带着更多表情,走到这座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时时处处,走到年轻一代的身旁。
在成都,一批独具一格的戏园涌现,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受众。成华区一文玩市场里的三花川剧团,一杯茶、一场戏,不只是父辈人的热闹,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东郊记忆川秀剧场的“爆笑川剧变脸秀”,在川剧基础上融合变脸、吐火、滚灯、长嘴壶茶艺、被单戏等非遗元素,给出了川剧文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2019年5月,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曾与淘宝“国宝联萌”项目合作,结合川剧特色的变脸脸谱,共同创作推出“川剧面膜”,采用了经典角色白素贞、穆桂英和貂蝉的角色扮相,让川剧以日用品的形态走进人们的寻常生活。
体育赛事中也屡屡看到川剧元素的新鲜尝试。2018年9月的成都马拉松,比赛尚未开始,奖牌已然“出圈”。设计师将川剧脸谱和大熊猫这两大超高辨识度的成都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原本是一张川剧脸谱,将主体沿底座旋转180°后,就化作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比赛的奖牌是川剧“变脸”的创意表达,也寓意着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共生。2.8万名马拉松跑者用热血和脚步丈量成都之后,收获和珍藏了川剧的另一副面孔。
此外,在数字文创飞速发展的当下,川剧也在这一方向探索更多可能。2022年11月,“90后”成都摄影师姜弯弯,将《中国川剧》《活着 走着 唱着》两本川剧图文著作的数百张川剧摄影作品数字版权,无偿捐赠给了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在数字科技的赋能下,川剧正向着更深的层次、更广的维度延伸,让人们对其未来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在戏里戏外、台上台下的传承与保护中,川剧正迎来“逆生长”,保留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吸纳着新时代的基因,当仁不让地成为成都城市烟火气的一部分,以及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
![]() |
(摄影:韩杰)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