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为粹 民为贵——评川剧《草鞋县令》
http://www.newssc.org】 【2023-04-23 11:47】 【来源:川观新闻】

编者按

一派东风到此时,春晖无尽满园枝。4月17日,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正式启动。这件盛事是四川重大文化工程活动之一,也是近年来四川首次省级层面覆盖全年龄段的川剧官方大汇演。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来自省内外19家川剧院团(单位)的300多名川剧优秀演员,将送上28场精彩演出。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版、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特约相关专家、学者撰写评论,对本次汇演进行点评,敬请垂注。

吴卓 彭萌 饶星雨

以史实为基础,川剧《草鞋县令》集编导演三位一体,用传统艺术的形式演绎“与民、为民”的廉政川剧。该剧以清代什邡知县纪大奎执政为民、勤政廉洁的故事为基础,新版《草鞋县令》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及现世意义,从舞台设计、导演风格、情节紧凑度及演员表演技巧都呈现出新时代巴蜀风貌。

艺术的人民

川剧《草鞋县令》充分尊重传统戏曲艺术中川剧的创作规律,展示戏曲的本质,发扬川剧文化。同时,又兼具现代性,加强戏剧节奏感,充分展示当代川剧新发展成果,以史为鉴,文以载道。

在现代剧目中,以情节间戏剧性和串联度为首要。编剧运用层层推进的波浪式结构,八个以人民为核心的故事汇成一场治水好戏,每个故事独出其里又各含深意。

全剧八场戏,第一场,灾民求赈灾,纪大奎开仓济粮;第二场,收乞娃作义女,吴杨之辩引出卖茶换粮;第三场,吴中隆进言开古瀑口,突发茶叶收缴;第四场,上峰不许脱罪籍,修渠方案引争执;第五场,纪大奎自戴枷锁息纷争,折箭盟血誓;第六场,纪大奎拒文贿,“离微不二”表诚心;第七场,纪大奎跑山悟道,乞娃被逼跳山崖;第八场,杨承祖醒悟递《三农纪》,开渠脱罪皆欢喜。

八场戏八个围绕人民所展开的矛盾,你追我赶彼唱此和,推动纪大奎始终与民同行,最终在对影成三人的意境中,领悟到载魂之舟的精神境界,从艺术中的人民为烘托,塑造出一个布衣承俗、民风敦厚、为人修德、一生通透的官员形象。

川剧是以表演为核心的舞台综合艺术,《草鞋县令》行当齐全,每一角色都具有鲜明的表演特点。演员根据剧本打磨出典型特色的程式化动作,与观众形成不言自明的默契,使其剧中的“人民”在一来一往中不断流转,更添韵味。

川剧表演讲究程式化,舞台动作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细节,辅以艺术化改造便搬上舞台。因此需要针对一些特殊场景设计特殊行为,以标志性动作或者舞蹈程式来呈现。在高景关的采茶道别片段,便设计了一段轻柔的舞蹈动作,由采茶的动作为核心进行变式,表现了高景关纯良美好的民风民俗。在山民祭祀点火片段,又设计了一段颇具武打意味的舞蹈动作,通过起式、空翻等等动作,表现高景关男儿不畏艰险、英勇不屈的精神面貌。当纪大奎赶来,双方对峙时,设计了一段两人围绕舞台不断游走的对抗动作。再如,纪大奎登山时,通过模拟登山、摔背等程式动作,在水平移动中表现纵向爬山的行动特征。

最为精彩的,当属第七场爬山悟道的三追三赶的设计,纪大奎“三赶”上山,一路舍弃官帽、官袍、官靴,杨承祖“三追”上山,一路捡收官袍、官靴。两人你追我赶之间,先后悟道载舟之魂。雍奴作为线索穿插其中,塑造生活鲜明的“人民”艺术形象,象征着剧中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起着关键作用。

人民的艺术

导演查明哲持现实主义传统,到什邡进行实地考察,提取传统民俗精粹,编译进戏剧舞台与音乐设计,强调巴蜀风尚视听,借现代技艺将舞台活叠合为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部分灵动有趣,结合巴蜀特色民乐,更推波助澜了川剧声音运动多元融合。充分发挥川剧声腔多样的优势,营造富有韵律的音乐节奏,既贴合剧中人物动作的启势与停顿,也配合剧情氛围,时而刺激紧张,时而轻松滑稽。

在音色方面,本剧运用琵琶、扬琴、埙等民俗乐器,极具巴蜀音韵特色。既丰富了传统高腔表演的层次,也暗合了大型剧目的多样演奏需求。如第七场,乐器演奏者亲临现场表演,运用间离效果,使诸多人物得以发挥启发性作用。雍奴的提点,高景观旧道等,将独白的悟道过程转为一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戏剧性场面,使整个舞台极具仪式感,为整个悟道过程进行了升华,使观众在高潮迭出的剧情里保持客观视角。形成一段精彩纷呈的川剧交响乐。

该剧中的灯光与场景设计更是一绝。灵活巧妙的灯光和色调随剧情而动,将现代技术与历史氛围和谐相织。通过追光灯的亮度和移动实现舞台场景和虚实切换,充分展现川剧的虚构性特征。以第六场为例,纪大奎在官府的现实空间受众乡绅追捧,灯光一暗一起,转入纪大奎的心理空间,在妻子与雍奴的对谈后重拾本心,全场灯光亮起,时空重构转瞬间又回到官府的现实空间中。统一时空被多重叠加再放送,加大了信息密度,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再者,还利用色调展示不同情境下的自然景观之别,如高景关茶园的自然景观为绿色调,高景关祭祀举火炸山之地为红色调等。视觉设计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情绪,观众不只是在观剧,更是剧中人。

最后,场景布置采用具有象意的道具,如奇异的怪石取材于什邡的风俗文化、水墨山水与明月笔墨之间一幅中国风写意画等,还有纪大奎的移动书桌,巧妙地在剧中进行互动,表现纪大奎在视觉形象和心理形象上,不断被推着走的狼狈姿态。再搭配多样的灯光和背景,增强观众代入感和真实感,使其整部剧更贴合人民、走近人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川剧博采众长,集昆曲、陕西梆子、徽调以及各地人民、风俗特色为一体,不断进步,方成300年悠长传承之经典。《草鞋县令》跨越多重时空,借纪大奎治水为民的故事,讲述了从李冰到苏轼到张师古的治水之道和为民之心,书写了“江山一叶舟,民意如水流。惟民至上心,官自七品修”的现代为政启示录。

作者简介

吴卓,四川大学影视与戏剧系副教授。主持和参与教育部教改、教育部产学育人、国家社科、省社科等项目10余项;发表影视与戏剧相关中英文论文20余篇。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先进个人、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彭萌,四川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生。发表各级别中英文论文7篇。参与国家级和教育部项目多项。论文曾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一等奖。

饶星雨,四川大学影视与戏剧系本科生。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