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河”川剧之影响
http://www.newssc.org】 【2022-09-14 13:50】 【来源:文旅泸州】


“泸州河”腔高声远、水深河宽,影响遍及全川,并辐射到滇、黔、渝毗邻地区。著名的绍俊科班1925年成立于古蔺县,先后两次招收科生,人才辈出,饮誉剧坛。科生刘俊龙1957年任雅安川剧团团长;刘俊清(刘荣琛)加入乐山地区川剧团,颇有建树;李俊请在贵州遵义川剧团任业务团长;游俊玉(游玉霞)在贵阳市川剧团工作,在黔中川剧界声名卓著;唐俊宝、肖俊安分别在贵州安顺地区、黄平县川剧团工作;王俊武、安俊邦、宋俊容、仲俊康、李俊贵等一批俊字科班人员分别在泸州、宜宾等地颇有名气。后起之秀叙永县川剧团79年学生陈巧茹任成都市川剧院常务副院长;泸州市川剧团80年学生孙勇波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助理。

1951年,泸州蜀声川剧社分三班到各地巡回演出,其中一班演至江津,被江津地区原班留下成立江津地区川剧团。1960年7月,泸州专区与宜宾专区合并,以1958年成立的泸州专区戏校(泸州专区戏曲训练班)为基础,组建了宜宾专区青年川剧团,他们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泸州河”川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你还知道哪些“泸州之最”?

涵盖泸州各行各业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四川之最”“泸州之最”,如:最早、最大、最佳、唯一、首批、首次、金牌、冠军、表彰、奖励、发明、创造、破纪录等等,只要是能够充分展示泸州特色的独特性、唯一性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民俗等资源,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供稿。

供稿: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