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川曲】戏剧新空间的流量密码
http://www.newssc.org】 【2022-08-12 17:10】 【来源:成都时代出版社·《天府文化》杂志】

作者:李翠华

看戏,自然是去剧院看,这是人们的惯性思维。随着公园城市建设深入城市肌理和城市更新,成都一批戏剧文化空间上新,让市民可以在公园、社区、街头看戏,甚至还可以沉浸式体验戏剧,与专业演员面对面交流和互动,深度参与剧情走向。这些戏剧新空间掌握了“流量密码”,提升了老戏迷的观感,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摄影:韩杰

沉浸式戏剧空间

在一环路边的金琴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星火。置身其间仿佛穿越到革命年代的成都:古色古香的街道、茶馆、餐馆、照相馆、报社和避难所,还有穿行其中的巡警、店小二、大学生、戏班演员。穿越的方式是蒙上双眼,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去,摘下眼罩之后你可能就是一名黄包车夫、报童、裁缝、护士、京剧演员等,角色随机抽取……这是成都市金牛区西安路街道办事处、成都市金牛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出品,成都市商务服务业商会、四川国潮文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红色主题沉浸式戏剧《微光》,讲述了一群怀有远大抱负的革命青年追求革命理想的故事,目的是再现革命年代的成都,为了纪念在成都绽放光芒、燃烧星火的共产党人,更为了将他们的信仰与精神传递下去。

《微光》是全国首个落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沉浸式戏剧。在数百平方的场地里,实景搭建了茶馆、餐馆、戏曲、照相馆、避难所等充满特色的实景建筑,360度全方位还原成都烟火市井,给体验者带来沉浸式氛围感。实景建筑不仅是与体验者紧密相连、成为故事发展的线索,也是任务执行的地点,让体验者们的内心从入场那一刻就已经被实景还原的氛围点燃,更好地代入革命年代。

总导演兼总编剧潘乃奇说:“为了让体验者们更有代入感,每个体验者都有自己的身份及与身份对应的革命任务,如抗日大游行、入党宣誓等,任务与剧情多线交融,扣人心弦。体验者们也可以通过开盲盒的形式解锁服装,进行角色扮演。精美的服装不仅是拍照打卡必备,更带领体验者在戏剧中解锁新的人生,书写自己的命运传奇。”

摄影:韩杰

川剧“戏窝子”

最近,成都川剧迷们的“快乐”又回来了。今年“五一”起,天府艺术公园·蜀园开始试营业。每逢节假日和周六,戏迷便可以在蜀音阁万年台观看川剧,《秋江》《扈家庄》《白蛇传·金山寺》等川剧经典折子戏轮番上演。这是成都川剧研究院演职人员参与演出的公益惠民演出,只需在网上预约就可以免费观看。

摄影:韩杰

百年“戏窝子”悦来茶园也有了新的进展。在华兴正街上,由悦来茶园、锦江剧场、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改造的新建筑——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正在揭开“面纱”,目前已经完成外墙装饰、光彩工程等建设。红色外壳与灰色的飞檐式起翘建筑屋顶呼应着,将官式建筑线条的端正雅致与川西民居中青瓦的自在灵动融合。整个项目将于今年12月基本完工,2023年正式开演。

“处理新与旧的关系,让百年戏窝子重新回到时尚的时代舞台。”设计方中建西南院设计二院总建筑师郭颖介绍,川剧艺术中心外墙的红色,受川剧传统服饰、武侯祠红墙启发,“这是专属于四川人性格、专属于川剧的红。”日后,红色外墙将配上灵感来自川剧武生服饰的金属帷幕,白天会呈现出别致的光影与质感,夜晚剧场的灯光透出来又有朦胧诗意。

成都川剧艺术中心内部将增建一个小剧场,约有360个座位,和大剧场锦江剧场差别化定位,形成“双剧场”格局。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川剧艺术中心专门设计了一个挑台——面向城市的“万年台”,过往的行人或游客在临街的广场上就能观看露天川剧表演。

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有最正宗的川剧艺术表演,有记忆中老成都的茶戏生活,还有以川剧为主题的咖啡、酒吧、文创店、时尚音乐与动漫主题聚会等新的消费模式与艺术体验。可以想象,未来这里将成为打卡新地标,与太古里遥相呼应。面向未来的艺术才有希望。成都这些戏剧文化空间的上新,关注着老戏迷们的需求,同时引流更多年轻的戏剧爱好者,为传统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来源:成都时代出版社·《天府文化》杂志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