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川剧老戏骨廖惠蓉的坚守与期盼:桑榆不晚 为霞满天
http://www.newssc.org】 【2022-07-18 12:35】 【来源:】

作者:朱卫红 陈文君

廖惠蓉在戏剧人生拍摄现场。

专题片导演正在给廖惠蓉设计出场方式。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明媚阳光下,石榴花开得格外绚烂动人。

不久前,在眉山城区西门外一个宽阔的庭院里,人声鼎沸,高朋满座,一个简易的舞台上,一位装扮精致、步态优雅端庄的女演员正在演唱川剧《江姐》选段,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唱腔婉转悠扬……她就是眉山川剧老戏骨廖惠蓉。

当天,正是廖惠蓉80岁寿辰,大家给她献上鲜花时,廖惠蓉兴奋地说:“一会儿,我再给大家唱一段我自己写的东坡戏。”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视川剧为生命的廖惠蓉说到表演时,却永远不知疲惫。

近日,廖惠蓉自筹资金拍摄了讲述自己戏剧人生的专题片——《梨园戏骨花正红》。她说,自己9岁第一次接触川剧,15岁开始担任眉山川剧演出主角,川剧已在她生命中存在了70余年。“我亲身经历了眉山川剧的起起落落,近年来,也一直执着于创作东坡戏剧,希望眉山川剧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也期盼东坡故里能拥有搬上舞台的东坡戏剧。”廖惠蓉说。

一票难求 及笄年华成主角

1952年,从小便喜欢看戏的廖惠蓉不顾家人反对,进入眉山川剧团学唱戏,这一唱便是一生。

“一开始,真的是单纯被川剧演员精致的扮相和飒爽的英姿所吸引,但没想到练功之路会那么艰辛。”廖惠蓉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凭借自己对川剧的喜爱,从进入川剧团开始,每天练习开嗓、压腿、拿顶、下腰等基本功,她从没间断过。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天生的好嗓音,廖惠蓉一步步成长为剧团里技艺精湛、文武双全的戏剧演员。1958年,她开始担任经典剧目《白蛇传》的主演,当时,以武戏为主的剧目备受欢迎,在全省各个城市巡回演出时,常常一票难求,廖惠蓉也因此收获了一大批戏迷。

“虽然当戏剧演员很辛苦,但看到我们的剧目刚挂上去不久就售罄时,心里真是充满了干劲,吃再多苦也觉得值得。”至今,回想起那段辉煌岁月,廖惠蓉仍忍不住感慨。

作为廖惠蓉演艺事业的巅峰之作,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演了多少场《白蛇传》,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场演出现场都是爆满。川剧演出的兴盛,也让廖惠蓉在15岁的年纪便成为很多人熟知的戏剧演员,就连最开始极力反对她唱戏的家人,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

据悉,廖惠蓉曾主演过几十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川剧剧目,成功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从《三姐下凡》《芙蓉花仙》,到《白蛇传》《杨门女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到《江姐》《金沙江畔》,在眉山川剧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中,有廖惠蓉画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难以为继 下海经商勤练功

经历了几年辉煌后,随着电视、互联网等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川剧开始走下坡路。

剧团困难的时候,完全无法支付演员工资,为了生计,很多人都选择了另谋生路。廖惠蓉也在其中,她选择下海经商。“我做过床上用品批发、建筑材料供应、酒水批发、衣服销售等,凡是有发展潜力的路子,我都会勇敢去尝试。”廖惠蓉说,期间,不管有多忙、多累,她都一直坚持着每天早起练功的习惯。

“不管川剧在市场上的行情如何,我心里一直都装着重回剧团的想法,经商是无奈之举,也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廖惠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虽然没有演出需求,她仍会时不时地置办一些戏服,如今,生、旦、净、末、丑的服装,她都备齐了。同时,她还和剧团里的老师一起开办了川剧培训班,为眉山川剧培养了一批好苗子。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艺术的日趋重视,眉山川剧团以“眉山市东坡区心连心艺术团”的身份重获新生。“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里真是无比激动,庆幸自己多年来坚持练的基本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后来,她成了艺术团的长期邀约嘉宾,时常跟随队伍送文化下乡,重新站上舞台,每一次演出她都倍加珍惜。

四下奔走 呕心力创“东坡戏”

“这些年,我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创作‘东坡戏’上,20年间,先后创作了《东坡戏店》《苏东坡穿越千年时空回眉山》等多部东坡戏,我都记不清到底写了多少部了。”但凡被问及创作“东坡戏”的初衷,她总会将时间“调回”到2002年。

当时,有23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到眉山参观青神竹编产业,提出想看一出苏东坡的川戏,很遗憾,眉山没有这样的剧目呈现。“作为一位川剧演员,我觉得很惭愧。眉山是苏东坡的家乡,又素有‘千载诗书城’的美誉,怎能没有一部苏东坡的戏呢?”于是,她便有了创作“东坡戏”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立即行动。当天,廖惠蓉便来到三苏祠,买了好几本和苏东坡有关的书籍,开始凭借多年的表演经验摸索着进行创作,如何才能将东坡文化和川剧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是她在创作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每一出‘东坡戏’在最终成稿前,都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推敲、试唱、舞台设计等过程,我真是倾注了很多心血。”2012年,她创作的《东坡戏店》荣获了全省戏曲创作二等奖,这算是对她创作“东坡戏”的一个极大鼓励。

然而,对于自己创作的“东坡戏”一直未能有一部被搬上舞台,廖惠蓉觉得十分遗憾。

“此次筹拍的这部《梨园戏骨花正红》戏剧人生专题片,一是想给自己的戏剧人生一个交代,二是希望让东坡戏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三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来传承和发扬眉山川剧、东坡文化。”聊到最近筹拍的专题片时,已是耄耋之年的廖惠蓉这样总结道,川剧让她的人生丰富多彩,她也希望这个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来源:眉山日报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