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文旅新闻工作室 孙时雨 唐楚涵(见习)
近日,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首批2022年度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完成授牌。陈智林、肖德美、崔光丽、刘谊、李伯清、魏明伦、杜建华、陈巧茹、刘露、廖忠荣10位文艺工作者入选。工作室将如何运转,名家们又有哪些创作、传承计划亟待实施?记者专访了每位入选名家。
![]() |
作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梅花奖二度梅得主的陈巧茹,早已是广大川剧迷最熟悉的几张面孔之一。陈巧茹早在2010年,便设立了个人工作室。个人工作室的早期运营颇为艰难,仅有她和助理两人来面对无数繁杂的工作。这一经历让她更体会到此次省文旅厅帮助各位戏曲名家建立工作室的必要性和帮助性。“我们因此拥有了更多的信任和责任,去做成戏曲传承以及宣传推广的事儿。”
![]() |
对于戏曲名家工作室的未来、自己川剧生涯的下一步,陈巧茹拥有着许多丰富而美妙的计划。“首先是参与创作好徐棻老师的收官之作《花自飘零水自流》。”徐棻老师是川剧界的传奇,她不仅是川剧史上首位女剧作家,更三获“曹禺戏剧文学奖”。“这部戏兼具女性意识和当代意识,是我们川剧守正创新的一个很好的范例。从编剧、导演、演员……整个团队都是一流的。就快推出了,你们都记得来看哇。”谈到这部全员豪华配置的新作品,陈巧茹语气也轻快了起来。
除了大制作,陈巧茹对于小剧场也有很多想法——“要做一些像《卓文君》这样的探索性的戏。”此外,扶持后辈也是义不容辞的,“我会找一两个好的孩子来传承戏,希望学生们能够像我们当年学戏时候一样胆大主动。”
![]() |
作为川剧界成就斐然的前辈,陈巧茹身上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多进校园、办讲座之外,我还想在网上围绕川剧剧本文学、表演、声腔音乐、甚至服饰,做一系列的细讲,结合直播这种形式”。陈巧茹还结合儿子所做的有关川剧的动画作品,和记者聊了聊川剧衍生品和文创产品的种种可能性。“当代的形式”,是一个为陈巧茹所反复强调的词汇。
除了“当代的形式”,陈巧茹所强调的另一个概念是“空间”。“我打算把我的工作室打造成一个川剧‘泛博物馆’,可以邀请学生们来研学、讲座,也可以邀请各地名家来交流、演出。”采访所在地,天府川剧艺术公园,是陈巧茹参与的另一个“艺术空间”。“我们后期会努力和建设方一起,为这个公园赋予更多的川剧的文化因素,让它的独特性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