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而乐至川剧正是人民集体创造的艺术财富。一百年来,乐至川剧多元融合、探索创新,陆续创作并排演了多部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戏和现代戏。
保护与创新 开展精品创演工作
1921年,乐至川剧组织正式成立。乐民科班、玉蝉科班……创演团队持续更新迭代,才有了如今的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为了把经典更好地传承下去,该艺术中心系统梳理了乐至川剧发展历史,建立乐至川剧资料库,现已录入文字资料8万余字、图片资料300余张、影像资料8件,出版地方文化教材读本《乐至川剧》。
作为全市唯一、省内少有的专业川剧创演县级艺术事业单位,该艺术中心先后被命名为“资阳市非遗传习基地”“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项目体验基地”。
![]() |
在继承优秀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剧团大胆改革创新,把川剧元素融合到歌舞当中,形成了让人耳目一新、极具地方特色的川歌舞。还探索了方言话剧、小品、快板、谐剧、三句半等多种表演形式,创作、排演了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
融合现代舞美元素,艺术中心对《铡美案》等8个优秀传统剧目进行再创作,形成乐至川剧传统剧目表演体系;紧扣时代主题,先后创作出大型现代川剧《青年陈毅》、川剧联唱《昆高胡弹灯》、川歌舞《我爱你中国》、现代川剧《我和我的祖国》等一批现代川剧优秀作品。
传承与弘扬 让川剧走进生活
为有效解决传承断代难题,乐至县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携手,积极开展联合定向委培川剧人才的工作。经过初试、复试等环节,择优选送了23名10—15岁的艺术苗子入读乐至定向班,于2020年10月该班顺利开学。
同时,在乐至县城东小学、校外活动中心、高级职业中学建立川剧传习基地,开办少儿川剧培训班,每周星期天上午免费向青少年传授川剧知识,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此外,中心还每年承担省、市、县“川剧进校园”及川剧惠民演出等活动50余场次,演出后培训学生及文艺骨干3500余人次;每月邀请川剧爱好者300余人,开展街头艺术座唱;同时,大力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推广川剧广播操,参加人员3万余人次,乐至川剧群众基础日益夯实。
乐至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陈毅故里红色生态旅游功能区,积极打造巴蜀川剧小镇,推动川剧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与四川省剧协、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传媒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川剧文化创意大赛、川剧艺术学术论坛等活动;推动川剧脸谱、服装、饰品等文创产品开发,进景区、扩市场,为川剧艺术传承提档升级。
全媒体记者 耿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