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庆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倾力打造的大型现代原创川剧《峡江月》将在5月公演50场,进一步推动万州戏剧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力打造“中国戏剧·万州现象”。
![]() |
“峡山高,云遮月,峡江千年唱圆缺。但得天清地明时,皎洁最是峡江月……”
4月15日,在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的排练室内,演员们正尽心尽力地进行排练,他们对每一个调度、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神态进行细抠,不厌其烦的进行一遍遍调整、磨合。
![]() |
据了解,新排的《峡江月》经历了20稿的精心修改,灯光、舞美、服装、造型等,均由国家知名设计团队设计。
在去年,这部戏剧在万州进行了公演,并获得广大观众好评。
为了进一步对这部戏剧深度打磨,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在今年3月又启动了该戏剧的日常排练,准备于5月6日在万州公演50场,让更多市民欣赏到这部戏剧。
“疫情期间我们进行了闭环式管理,加强《峡江月》剧目的打造,因为万州‘中国戏剧现象’是一个很好的牌子,我们作为经历者,应该更好地持续这一品牌。并且,通过这种公演活动,还能更好地培养青年人才,让他们尽快尽早地担任川剧艺术传承大梁。”
重庆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主任谭继琼这样说道。
![]() |
《峡江月》是继名著改编川剧《鸣凤》《白露为霜》后精心打造的首部原创现代川剧。
![]() |
《峡江月》主要描写了万县人民于国难当头之际,艰难生存的历史生活画卷,展现了万县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
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牺牲、敢于斗争、的伟大精神,在民族危亡之际,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的悲壮慷慨的家国情怀。
![]() |
一步一台阶,一戏一华彩。
重庆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十年磨三戏,深度还原历史场景,精心搭建戏剧结构和塑造角色品性,通过川剧表演“唱念做打”的艺术形式,将苦难伤痛的民国历史时代变迁中的人物众生相、立体丰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体现了传统戏曲直面现实生活的探索和创新实践。
![]() |
文:向韬 图:侯本艳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