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慷
“总有一种力量超越时空,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直击灵魂,让我们意志如钢……”11月1日至28日,红色舞台剧《信仰之城》在广元连演25场,一票难求。每场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潸然泪下、掌声不断,剧场主灯亮起,观众也久久不愿离去。
该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热门剧目,其中不乏“二刷”“三刷”的观众。
近年来,广元提出要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川剧《蜀道行歌》、实景剧《葭萌春秋》、沉浸式生态感知剧目《唐家河·境》、红色题材豫剧《烽火情缘》、音乐剧《乡村好声音》……从广元众多精品展演中可以窥见,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传统与现代在艺术创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 |
舞台剧《信仰之城》是广元首部本土红色文化沉浸式情景剧。
艺术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新芽”
“我家世代住广元,文脉传承到今天……”11月25日,广元大剧院里,新派川剧《蜀道行歌》的80余名演员正在紧张排练,为成都公演做准备。
“希望通过这部剧,传播文物和文化遗产知识,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该剧编剧杜林说,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创新的表达方式为载体的当代文艺精品,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
该剧以当代一名普通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家庭为视角,讲述他通过重走古蜀道,了解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体会了蜀道精神的实质,找到了自己未来前进道路的故事。
与其它以戏剧冲突为内核的舞台作品相比较,该剧另辟蹊径,以独特的方式和视角引人入胜,带领观众踏上古蜀道,走进翠云廊,亲临剑门关,感受千佛崖,一路且行且歌。
在舞美、灯光的衬托下,观众近距离体验到了壮丽的蜀道之美,品味到了深厚的蜀道文化,重新认识了千百年来在蜀道留下足迹的古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路上,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该剧男主角扮演者陆洪涛,出身川剧世家,他对于川剧,不能只说热爱,而是酷爱。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他除了翻阅各种书籍和资料去理解人物,还专门找老师学习历史知识,自己重新走广元境内的蜀道,一步步学,一步步感受,从沉浸式体验里收获诚意和敬畏。
匠心打磨优秀传统文化精品
一台实景剧改变了一座古城。
“将军,这世道天天都在打仗,我们家哪有多余的粮食!”铿锵浑厚的嗓音颇具穿透力,每个周六晚上8点,苟铜春都要在实景剧《葭萌春秋》里吼上这么一嗓子,这让从小喜欢文艺的他感到很过瘾。
随后,他又从流民摇身一变成为县令。在夜色中,一身县令装扮的苟铜春推门而出,台阶上下的游客不时向他打着招呼。
亦真亦幻,戏里戏外,成为夜色里的昭化古城一道有趣的风景。
《葭萌春秋》从2020年9月公演以来,在法定节假日每周六常态化演出超过150场次,接纳观众也超过了4万人,该剧也发展到了3.0升级版,目前超过110名演员,其中80%是由昭化本地群众出演。
艺术作品如何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人的距离?通过节目模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也在持续“破圈”。《唐家河·境》就给出了答案,该剧为大型沉浸式生态感知剧目,从2022年在青川县青溪古城首演以来便场场爆满。
“为什么喜欢沉浸式戏剧?因为它能让你暂时抽离忙碌的现实生活,去全感地体验另一个世界。”这是很多年轻人看到的感觉。
“沉浸式”一词近两年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成为一众艺术剧最吸睛的展出形式。沉浸式互动体验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它们凭借华丽的展示效果和多重的感官体验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唐家河·境》为了让游客更具体验感,演出使用了旋转LED显示、顶面生长树藤奇幻画面、墙面自动伸缩机关门等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创新演艺,让观众感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惊喜。
搭建起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城市文化繁荣兴盛的根基与底气。广元文化精品迭出的背后,是城市不断加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
“艺术作品是城市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既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气质,又能实实在在地惠民。”广元本土导演昝小奕感慨道,艺术的滋养或许比物质的滋养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昝小奕是《信仰之城》《葭萌春秋》和《唐家河·境》三部精品剧的策划者和导演。在她看来,广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厚重的历史底蕴、坚实的文旅市场,这将为文化和艺术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不少人眼中,精彩剧目像是一座“桥”,在“桥”上,观众与剧目、艺术家“双向奔赴”。
“有了人才,有了作品,才能有一个城市的品格与气质,不然都是空话。”广元演艺集团执行董事敬强认为,广元越来越多的艺术团队与优秀剧目亮相,既能够满足老百姓的艺术需求,也能够提升大家的艺术欣赏水平。
来源:广元日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