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川剧《丁宝桢 》”观后感持续征稿中,今日投稿人赵军,带来川剧《丁宝桢》观后感——N刷仍心动:我与《丁宝桢》的不解之缘,藏在唱腔与灵魂里。感谢来稿~
![]() |
一人,一行李箱,彭州→成都→重庆,高铁站→地铁站→公交站,只为赴一场川剧之约;从自己一人、我和先生两人,再到我、先生和公婆三人,三次走进彭州市文化馆观看同一部川剧不同场次的演出;从金沙演艺中心首演,到锦江剧场、重庆市川剧院,再到彭州市文化馆演出,从第一版本,再到成都大学东盟艺术中心打磨提升后的精彩亮相,我都一一见证,只为对川剧《丁宝桢》的由衷喜爱。
对丁宝桢饰演者和剧中演员的喜爱。第一次观剧就被丁宝桢“官跪民”的一段声情并茂的唱腔深深打动。“桢楠树下跪我宝桢,心潮滚滚浪翻腾。从来位高眼于顶,如今跪看百姓才分明。一个个倦体,沧桑写尽;一张张愁脸,辛酸纵横;一双双泪眼,苦楚溢浸。一次次,一次次叩首哀恳,一个个悲切凄惨,卑微入尘。百姓跪我是为甚,盼我官高拨天青。为官怎能负百姓,为官怎能背天恩。”多么博大的胸襟,多么深厚的情怀,这哪里只是舞台上演员对角色入木三分的表演,分明是川剧艺术家与丁宝桢高尚灵魂跨越时空的对话。
![]() |
虽然《丁宝桢》是一部廉洁题材的川剧,但剧中丝毫没有传统程式的说教意味,却让人不自觉地在享受艺术盛宴的同时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钟春兰、丁体成、方豫斋、恒训、常贵等角色饰演者也对角色准确把握,恰到好处从不同角度衬托了丁宝桢为官清廉的形象,没有口号式的叫喊,却自有一番耐人寻味的力量和含蓄蕴藉的美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对剧本的喜爱。对剧本中的字字句句,恨不能逐字逐句还原。借观剧间的微弱光线,用一个小本子努力记录,回去再认真整理,细细品味。办法虽是笨,但也记录下了一些令人震撼和感动的词句,在文字中反复品味演员荡气回肠的唱腔和令人心潮起伏的音乐旋律,颇有余音绕梁之感。硕硕桢楠,其叶蓁蓁,郁郁厚土,其本深深。千丈茂盛,百尺扎根,为官如斯,护佑苍生。何惧那畏途巉岩不可攀,不惧那冲波逆折岷江涌,来来来,跟随总督查灾情。磨心志事上练,书壮怀效先贤。身在都江堰,感悟涌心头。半月劳苦心感受,体会了民众愿望在何处。
懂得了老父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民着想的苦追求。他年你应承父志,万家忧乐放心头。格物致知求磨砺,你与河工同日夜,丁氏门中好儿郎。行到无人处,涛声阵阵伴我老泪纵横。行行复行行,二王庙前同悲咽,二王庙前情切切。当年江上秦时月,李冰父子筚路蓝缕。离堆分洪水,灌溉出天府之国,造就了人间奇迹、千秋业。扪心自问问桢楠,大江东去浪淘裂,落霞孤鹜杜鹃啼血,我心志不灭。
对音乐、服道化的喜爱。音乐烘托气氛,助力塑造人物形象和心境。整剧音乐既有丁宝桢组织大修都江堰时的气势磅礴,有丁宝桢、钟春兰日常生活的其乐融融,有丁体成舍己为人勇救群众时的惊涛骇浪,也有宫保赴宴前的承平气象,将观众情绪积极有效带动到各个情境当中。服装、造型、道具、化妆、灯光等也是可圈可点。
《丁宝桢》开启全国巡演,让更多观众可以欣赏到川剧之美和丁宝桢人格魅力,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更多川剧元素,为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贡献川剧力量。祝愿川剧《丁宝桢》巡演之路一路精彩绽放。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