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丽
近日,绵阳市三台县文化馆组织近20名留守儿童,开展为期30天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中高跷狮灯集中训练,为他们的多彩暑假增添别样的色彩,同时也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在三台县文化馆城南分馆内,训练的口令声与铿锵的锣鼓声交织回响。孩子们在建中高跷狮灯非遗传承人的手把手指导下,专注地练习劈叉、下腰、后空翻以及变脸等。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掩盖不住他们对这项融合了武术、舞蹈与民俗的古老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何落宇说:“我爸妈在外地打工,暑假本来一个人在家挺无聊的,来到这儿,每天和大家一起,跟着何爷爷、何老师和郑老师学高跷、学变脸,很有意思。虽然每天练得腿酸,但比在家玩手机好多了!等我学会了,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 |
据了解,高跷狮灯以“高、险、难”著称,“码桌子”“一眼井”这些绝技让观众惊叹,但也面临传承断层的挑战。本次集训大胆尝试将“建中高跷狮灯”与“川剧变脸”进行创新融合。作为建中高跷狮灯第九代传承人,何经联、何斌全程负责高跷狮灯基本功教学。本次集训成果也将在各级文化旅游推广活动中亮相。
![]() |
何斌说:“这次我们大胆尝试,将高跷狮灯与川剧变脸相结合,学员们既要练好在1.5米高跷上的平衡与协作,还要掌握变脸的手眼身法。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孩子们兴趣很高。我们也希望能在融合与创新中,让娃娃们学会建中高跷狮灯和川剧变脸,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近年来,三台县通过集中训练、创新融合、人才培养等举措,构建“保护、传承、创新、转化”的非遗发展路径,让建中高跷狮灯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成为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助力文旅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三台县融媒体中心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