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秦腔艺术创新传播的路径探析
http://www.newssc.org】 【2025-07-23 12: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郭尚映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作为中国古老的戏剧艺术形式之一,秦腔承载着三秦大地2000多年的文化记忆。2006年,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一古老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进入新阶段。然而,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秦腔与众多传统戏曲艺术一样,也面临观众老龄化、演出市场萎缩、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尤其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秦腔在海外的传播受到一定限制。不少海外观众对秦腔的了解比较有限,缺乏对秦腔艺术的深入认识和欣赏能力。

进入新时代,秦腔艺术迎来了新的传播和发展机遇。近年来,秦腔艺术通过与游戏、动漫、旅游等融合,展现出新的活力,让这一中国戏曲“活化石”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陕西秦腔艺术特点及其传承价值

秦腔的艺术魅力源于其独特的表演体系与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从声腔体系来看,唱腔以“苦音”与“欢音”为双核,苦音苍凉激越,比如秦腔传统剧《白逼宫》中50余句的苦音乱弹,尽显悲怆;欢音明快刚健,适宜表达如《大拜寿》等剧的喜悦之情。秦腔属于板式变化体剧种,有二六板、慢板、带板、垫板、二倒板、滚板六大板式,从舒缓的慢板到急促的滚板,形成了情感表达的丰富梯度。从表演程式看,秦腔的角色体制以“十三头网子”细分行当,花脸的“架架功”尽显威武,旦角的水袖清扬传递柔美之感,特技表演如顶灯、吐火、鞭扫灯花等,则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着戏剧张力。从综合艺术来看,秦腔的脸谱以“红忠黑直粉奸”的符号化设计传递角色性格;唱词采用七言或十言齐句体,比如《三滴血》中“祖籍陕西韩城县”的经典唱段,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秦腔不仅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戏剧艺术,更是黄土地文明传承的活态载体。

从历史维度看,秦腔的产生与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秦腔艺术起源于西周,成熟于秦代,其发展脉络与中华文明进程交织。因具有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秦腔对各地的剧种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堪称中国戏曲的“根脉艺术”。如今,秦腔仍然具有强烈的体现中国气派、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作用。从精神内涵来看,秦腔艺术承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曲目如《周仁回府》《铡美案》传递了忠义价值观;《火焰驹》诠释了何为家国情怀。秦腔的高亢之声凝聚了秦人“耿直豪爽、慷慨热情”的精神气质,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从当代价值来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秦腔艺术以焕新的形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对陕甘地区的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发展地方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载体。对内,秦腔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催化剂;对外,秦腔是深化国际交流、展现中华文化强大魅力的重要资源。

推动秦腔艺术国际化传播的现实策略

深化内容创新与现代表达。一是要大力推进秦腔传统剧目的现代转译。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秦腔传统剧目的内容表现形式,融入视频、虚拟现实等元素,丰富秦腔传统剧目的内容表达,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秦腔剧目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创排秦腔《西游记》系列神话剧时,可以简化原有的冗长念白,以数字投影的方式表现腾云驾雾的场景,让海外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二是通过跨界融合激活文化基因。推动秦腔与动漫、游戏、音乐、文旅等艺术形式和产业形态进行融合;在设计体验性文旅产品时融入秦腔元素,让外国游客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秦腔演绎,以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增强游客对秦腔文化的认同感。

构建国际交流长效机制。一是要强化秦腔文化艺术院团“出海”与在地化合作。比如,根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海外巡演经验,排演一些具有人类情感共通点的秦腔剧目;与国外一些知名剧场合作,对国外的一些优秀经典舞台剧目进行秦腔改编等,深化秦腔艺术与全球其他舞台艺术的对话交流。二是要搭建常态化国际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秦腔国际交流平台,丰富秦腔文化推介形式,包括开设秦腔数字博物馆、秦腔线上剧场等,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秦腔艺术的全天候、全球化传播;积极参与国际知名文化艺术展会,在展会上设立秦腔艺术展区,向海外观众展示秦腔的历史演进、服饰道具等,吸引海外观众对秦腔艺术的兴趣,让观众通过逛展、看戏、沉浸式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秦腔艺术的了解和喜爱,促进秦腔艺术在海外的有效传播。

推动产业融合与市场培育。一是要有效延伸文化产业链。比如,依托西安易俗社文创店,积极开发“秦腔”系列文创产品,将秦腔戏服、乐器、乐谱、脸谱、道具等有机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推出杨贵妃凤冠、包公铡刀、熊猫脸谱、吹唢呐的秦俑等文创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秦腔元素的融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现代审美风格,设计出受现代人喜爱的秦腔周边产品。二是要深化文旅融合,让秦腔艺术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比如,可以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西安古城墙、大唐不夜城等景区设置“秦腔文化快闪舞台”,邀请游客与秦腔剧团演员互动演绎,同时,在这些景区常态化巡演经典秦腔剧目。还可以在博物馆、剧院等场所设置秦腔艺术数字体验馆,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秦腔艺术体验。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本文系2025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翻译传播视角下陕西秦腔艺术在海外平台上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25YB0130)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