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巴国将军蔓子为保城池百姓,刎颈自尽,以头谢楚王。“头可断,城不可弃”的壮举,成就了巴渝大地一段忠义传奇。巴蔓子“刎颈保城”的壮举,彰显了重庆历史的人文厚度,也诠释了重庆城市精神之“忠勇”。6月25日晚,川剧大幕戏《巴蔓子将军》将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大剧场首演,借助川剧这一巴渝文化符号,巴蔓子那流传2000多年的壮烈史诗即将书写下全新注脚。
![]() |
▲排练现场,巴蔓子将军(右)的黑色戏服造型。记者 赵欣 摄
川剧《巴蔓子将军》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出品,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担任出品人。该剧主创阵容强大,其中,服装设计请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师阳东霖担纲。首演前,阳东霖接受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这位曾在舞剧《只此青绿》等作品中有出色表现的设计师坦言,自己刚接到任务时一片茫然。不过,在深入了解川剧后,他心里有谱了,“这对我们是挑战,但也是一次有趣的探索。”
如何在创新和守正之间找到平衡点?太难!
“我平时做舞剧、歌剧的服装设计会多一点,戏曲中的京剧、越剧、赣剧也做过,但川剧还是第一次。”阳东霖说,虽然陌生,但整个过程中,他不断发现川剧有一种独特魅力,“它是在川渝这样一片有着独特文化韵味的地方成长起来的艺术形式,它的唱腔、视觉呈现和美学特点都令人印象深刻。”
![]() |
▲服装设计师阳东霖。记者 赵欣 摄
近十年来,阳东霖和他的团队一直深耕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服饰在舞台艺术上的现代表达。为川剧《巴蔓子将军》设计服装也是如此,他坦言,进入到服装造型的创作中,如何通过服装设计去助力打造一部超越同质化审美的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舞台戏剧作品,对自己来说是最难的一个点。
具体来说,难在哪里?“比如,如何去打破常规,跳出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的框架?如何在探索创新的同时,努力去更好地保留川剧独特的韵味儿?总体来看,我们需要在创新和守正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一点太难了。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我而言,这是近几年来最艰难的一次创作过程。”他说。
他甚至用“绞尽脑汁”来形容这次的创作。“实话说,这一次我对设计稿的修改,远不止几易其稿,可以说是几十稿的不断在调整,我绞尽脑汁思考的点在于,守正如何守,创新如何创?守正创新这个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的创作的时候,尤其是传统戏曲,它会格外的难,难就难在找一个平衡点。”
铁梅院长“既要传统又不要传统”,怎么办?
阳东霖表示,为了寻找这个平衡点,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编剧、作曲、导演等其他主创都耗费了大量心力。他一脸苦笑地回忆,“铁梅院长强调,她对这个戏的期待,是既希望不传统,又希望它传统,你说这话怎么理解?”后来,他想明白了,所谓“既要传统又不要传统”,无非要抓好两点——
“第一,它一定是原汁原味的川剧,这个魂不能丢了,但同时我们呈现出来的作品,要能够让经常接触川剧的观众感受到,原来川剧还可以以这样一种风格来呈现。第二,要让走进剧场的年轻人看到创新,让他们觉得,这是贴近生活的一种审美,而不是封存在戏曲历史或者博物馆中的一种审美。”
那么,如何在服装设计中既有创新,又保证川剧原汁原味的特色?阳东霖说:“我们创新的点并不在于要去颠覆川剧的服饰,而是说我们会怀着敬畏之心,去细致研究川剧服饰的衣箱,大衣箱、二衣箱里的一些服饰样式分别是怎样,我们甚至借了一些典型的服装带回北京,去研究它的剪裁和用料,它的里子是怎么挂的?他是否刷浆?他的包边、牙子,等等,我们在基础形制不变的基础上,从用色、材质、图案的运用等方面,去贴合《巴蔓子将军》这个戏,用服饰去为戏剧人物的塑造服务。”
“其实刚开始听到铁梅院长‘既要传统又不要传统’的要求,非常无所适从。”阳东霖笑道,尽管创作前期相当一段时间都一片茫然,但换个角度想,之前那么多次艺术创作,如果一开始就知道答案的话,那么创作会容易流俗,“当我进入一次新的创作,我不知道它可以是什么样,那么我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跟主创团队探讨,去寻求一个最佳的方案,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创作尽管是未知的,但它有可能会催生一种全新的风格,所以,茫然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突然开窍的快乐。”
对话>>>
删繁就简,将巴渝元素有机融入角色服装
新重庆-重庆日报:这部作品中的服装设计总体理念是什么?
阳东霖:我们主要通过服饰的色彩搭配,以及图案的几何变化,让巴渝元素与剧中人物的服装实现一种有机结合。比如巴蔓子,他是巴国人,巴人尚虎,我们会将虎元素垂直地运用到巴蔓子以及巴国士兵身上,比如巴蔓子的头盔,我们加入了两个弯弯的小耳朵,随着演员的表演,你会觉得很像老虎的两个耳朵,我们还会在他头上勾勒一个甲骨文的虎字。再比如身上的斗篷也好,服装也好,我们加入了虎斑虎纹这样的元素,去破除掉常规的繁复的戏曲纹样。通常来说,常规戏曲纹样更多的是装饰性功能,但这一次我们删繁就简,将服装的制作融入了对人物、对历史的理解。总的来说,这一次我们的创新空间不大,但又需要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面去寻找到无数种的可能性,这是一次有趣的挑战。
![]() |
▲阳东霖团队为《巴蔓子将军》设计的服装方案效果图。记者 赵欣 摄
新重庆-重庆日报:剧中主角的服装主要有哪些看点?
阳东霖:在删繁就简大原则下,以男主角巴蔓子将军为例,他的服饰去掉了常规戏曲的繁复装饰,同时又要有地域性,比如同样是穿大靠、箭衣、蟒服,川剧与其他剧种有区别,舞台上巴蔓子换了很多次服装,但我们始终以黑白红三色贯穿这个人物。巴国尚黑,因此开场服饰以黑为主;巴蔓子一腔热血效忠祖国,在我看来,这种忠诚是一抹不可忘却的红色;随着他选择舍生取义,他身上的颜色会越来越淡,我的理解是,随着故事发展人物的性格越来越淡然,他可以抛弃一切,甚至抛弃头颅,但我要保证对国家的忠诚。所以,他的服饰色调会从一开始的浓重的黑色,变成一腔热血的红,最后变淡,他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巴人心中那头孤傲的白虎,从剧本和人物出发,你能看到他的服饰的变化。
再说女主角,她在剧中更多是一个贤内助形象,她的服饰我们用了很多土家族元素,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纹样。一开始她是以一身水蓝色出现的,如果说巴蔓子是浓重的黑色,那么她更多的是像一滴水一样柔和地去呵护他。在巴蔓子最无助的时候去包容他,在最后一场戏中,女一号一袭素衣但胸前绣了一朵绽放的红色花朵。我认为这对于戏曲服饰来说应该是一种突破,超越了常规的戏曲服饰对纹样的处理,而是结合人物当下的心情,这一朵绽放的花,象征着当时巴蔓子已经舍生取义了,但他的一腔热血生生不息,延续到了他的妻子身上。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