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默契,他们演绎川剧新风韵
http://www.newssc.org】 【2025-04-14 12:24】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熊维西


清明假期,川剧舞台上,传统经典剧目《芙奴传》的绛红帷幕徐徐升起,舞台灯光聚焦之处,正是青年演员周星雨。她饰演的陶芙奴眼波流转间,承载着300年川剧的隽永风韵。而在相邻的排练厅里,唐纬正以铠甲铿锵之声重塑《巴蔓子将军》的忠魂。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周星雨与唐纬在小品《借伞》中,凭借川剧绝技引爆了观众对川剧这一古老剧种的关注。春晚,是他们跃向大众视野的一个重要契机,而随着川剧在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这对青年演员要如何将春晚的惊艳亮相,转化为川剧持续发展的动力?近日,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专访了周星雨与唐纬,探寻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的传承之路。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白蛇”周星雨:川剧需要坚守根脉,也需要新的表达

人物简介:

周星雨,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主攻青衣旦、刀马旦,代表剧目《白蛇传·金山寺》《北邙山》《刁窗》等。

■ 口述:周星雨 青年川剧演员

■ 记录:熊维西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接到央视春晚导演组邀约的那天,我正在《戏码头·中国青衣大会》的录制现场,电话来得很突然,直到签保密协议时,我才确定是真的要上春晚。那一刻,我的心情复杂极了,惊喜、忐忑、犹豫交织在一起。

当时,我产后还不足一年,体重比产前重了很多,体能也大不如前。我的第一反应是想拒绝,因为我已经停工一年半,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哺乳期,完全脱离了高强度训练。记得我的搭档唐纬在第一次试着抡我时,直接说:“你太重了,我抡不动。”这句话让我既羞愧又沮丧。要知道,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合作《金山寺》,至今已有10年之久。

可是这个机会实在太难得了,这次登台的意义影响的远不止我个人,而是川剧面向全国观众的高光时刻,关乎剧种的传播与发展。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减肥复健,开始了魔鬼训练。三个月里,我严格控制饮食,每天坚持体能训练。到春晚正式演出前,我成功减掉了15斤体重。唐纬为了配合我,也加强了力量训练,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磨合托举动作,力求完美。

排练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我们要把传统的川剧技巧融入现代小品,要体现川剧的特色又不能影响整个节目的节奏,这个结合点找了很久。最初几版设计都很生硬,技巧表演和小品剧情像是硬拼在一起。直到“时空开关”的概念被提出,用闫佩伦老师的台词“我走了”作为触发点,整个节目才活了起来。但这样的改变也让我们很纠结。记得有一处设计需要我突然从角色中跳脱出来,以演员本色的状态表演。这对习惯了戏曲程式的我来说特别不适应,穿着白素贞的戏服,却要做现代人的反应,感觉特别割裂。经过导演反复开导,渐渐地,我开始理解这种“跨界”的意义:川剧需要坚守根脉,但也需要新的表达方式。

正式演出那天,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但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所有的忐忑都化作了专注。当唐纬稳稳地把我托举起来时,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默契。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成功了。

春晚带来的改变超乎想象。以前我们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出上座率不错,但现在是真的一票难求。3月8日在重庆演出的全本《白蛇传》,开票当天就售罄了。更让我欣慰的是,观众席上多了很多年轻面孔,他们举着手机录像,眼睛里闪着惊奇的光。《借伞》的短视频在各平台刷屏,甚至有观众呼吁我们全国巡演。流量给了川剧新的生命力,但如何把短暂的热度变成持久的传承?这才是横亘在我们川剧人面前亟待攻克的课题。

回望我和川剧的过往,许多经历涌上心头。一切,始于12岁那年我考入戏校。起初我对川剧谈不上喜欢,因为每天天不亮就要练功,晚上才能休息,太苦了。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我也听不懂,只觉得头饰和戏服好看。改变是在进入剧团后发生的。偶然听到老艺术家的一段演唱,那种百转千回的韵味让我震惊。原来川剧可以这么美!20岁那年排演《白蛇传》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导演和老师们给我的鼓励和肯定,让我真切地触摸到了这门艺术的灵魂。

现在,除了演出,我还在重庆多所小学开设戏曲公益课。看着孩子们模仿戏曲动作时认真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每当想到可能有一个孩子因为我的课而爱上这门艺术,就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得。

如果没有这份责任,我最大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在每个城市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不同的人生。但既然选择了川剧这条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接下来,我准备挑战高难度剧目《情探》,之所以说它难,在于它需要演员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去细腻诠释极为复杂的角色,要将人物内心深处的悲愤与哀怨精准地展现出来。年轻时我不敢触碰,如今终于有勇气迎接这个挑战。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川剧就像一位固执的说书人,依然用最传统的方式讲述着最动人的故事。我既要守护这份固执,也要学会用新的语言打动年轻的心。毕竟,最好的传承不是把艺术供在神坛上,而是让它活在观众的掌声里。

“小青”唐纬:川剧,不止有变脸

人物简介:

唐纬,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在央视蛇年春晚的节目《借伞》中饰演“男小青”一角。代表剧目《白蛇传·金山寺》《打金砖》《狐仙恨》《打擂》等。

■ 口述:唐纬 青年川剧演员

■ 记录:熊维西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不久前,我和搭档周星雨带着川剧《白蛇传》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很多人说我们“出圈”了,这的确是我20年川剧人生的一个高光时刻。更令我欣喜的是,春晚之后,很多观众跟我说:“原来川剧不只有变脸啊!”听到这话,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而在这次表演中,有个细节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饰演的小青为何是男版?其实,这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川剧传统渊源。在川剧《白蛇传》的传统里,青儿一角本就存在由男角扮演的情况。早年间,我曾见过“三庆会”所呈现的《断桥》演出照,只见男版青儿身着打衣、打蓬头插鬓发,形象凶煞。《白蛇传》从南宋起在江南民间流传,最早在明代《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里有文字记载。后来冯梦龙把它收入《警世通言》,让这个故事被更多人知道。戏曲版,明朝陈六龙写了最早的版本之一《雷峰塔传奇》,清朝方成培又丰富了情节,写成四卷三十四出的唱本。到清人玉花堂主人校订话本时,把结局改成大团圆,奠定了现今戏曲《白蛇传》的基础。

青儿最初是青鱼精,在冯梦龙笔下是西湖内第三桥下一丈多长的青鱼。在最早的《白蛇传》戏曲“双蛇斗”中,小青本为男儿身,是青峰山青峰宝洞的“青蛇大仙”,因求偶不成输给白蛇,才化作婢女。基于川剧这一传承脉络中男角演绎小青的历史渊源,我在《借伞》中出演男版小青,正是对这一传统的延续。

传统需要坚守,但舞台表演更需要突破。在春晚的舞台上,我们呈现了很多高难度托举动作:我作为发力主导,周星雨则如同阴阳的另一极,与我紧密互补。当她跃起时,必须精准契合我的发力节奏,全身肌肉绷紧如棍;而在我抡动她时,她的手部动作会微妙地引导方向,确保动作如流水般连贯。这般默契,来自我们十年搭档演出《白蛇传·金山寺》的锤炼。在那出戏里,我们就尝试创新,专门前往杂技班学习,将杂技元素融入传统川剧表演,变作叙事语言。

这类表演极其容易受伤,肌肉拉伤、经络扭伤是家常便饭,我身上常常贴着膏药。就拿我们第一次排练春晚节目《借伞》来说,我在抡闫佩伦的时候,他的腰就不慎扭伤了。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演出《打金砖》时,一个转身动作没做好,不慎踩到自己戏服,落地瞬间失去平衡,下意识用手撑地,那一刻,从手指到肩膀麻木得失去了知觉。但“戏比天大”,我强忍着疼痛坚持演完全场,直到第二天去医院检查,才知道骨头断了。观众看到的行云流水,是我们用成百上千次练习,甚至伤痛换来的。

如今,我正尝试用更多方式激活川剧的生命力。当下全身心投入新编历史剧《巴蔓子将军》的排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巴国将军“割头护城”的壮举。我反复琢磨如何用川剧高腔展现他的悲怆,用武生身段凸显他的刚烈。

有人说,传承非遗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于我而言,能让更多人发现川剧不止有变脸,还有《白蛇传·金山寺》的激越、《巴蔓子将军》的壮烈,便是最大的幸福。每当大幕拉开,聚光灯下流转的不只是故事,更是一代代川剧人的坚守与热忱。戏台方寸之地,装的却是千年人间。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