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川剧进校园 娃娃绽笑颜
http://www.newssc.org】 【2025-01-08 12:30】 【来源:广元日报】

作者:陈利 汪江婷

寒冬时节,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西南山区深处的元山小学,又一次传来喜报。近日,元山小学被省文旅厅授予“2024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这是该校从2021年至今开展川剧进校园特色教育实践活动,4年来3次荣获省级表彰。

元山镇已传承川剧近百年,被称为“川剧艺术之乡”。戏曲的文化价值、艺术特色成为元山小学取之不尽的育人资源。2021年,学校将川剧搬进校园,自编川剧课间操、自创现代川剧剧目、融入学科教学,推动川剧在校园创造性传承,让孩子们爱上川剧,更让他们变成闪闪发光的样子。

记者走进元山小学,深切感知川剧进校园以来,师生幸福成长、学校多元发展取得的硕果。

兴趣课启发 学生知戏更爱戏

距离当天下午第二节川剧兴趣课开课,还有十分钟,练习打锣鼓和唱腔的两间活动室已挤满学生。

“陈爷爷,我可以跟你学打鼓了。”四年级学生赵美瀚拉着川剧艺人陈启平的手开心地说。

这样的场景,勾起75岁陈启平的回忆:“之前教的学生范高荣锣鼓打得好,能打10余个曲牌,现在读初三了,在街上遇到,说他永远也忘不了学会的曲牌。”陈启平欣慰地说,川剧“三分唱七分打”,演员在舞台上的唱、念、做都受锣鼓支配,孩子们了解锣鼓的重要性,更加喜欢这门技艺。

拍底彩、拍湿红、定妆……在另一间活动室,教学生唱腔的元山川剧传承人卜淑珍正给学生化妆。“我今天化的是旦角妆,妆容能帮助观众认清人物特点。”五年级学生杨若曦开心地说。

“右手高、左手低、眼睛要有神。”卜淑珍耐心地给孩子讲解走台步的要点。孩子们跟随着传承人学习眉、眼、身法、唱腔,他们年龄虽小,但学得有模有样。

学校因地制宜,每周开设两节戏剧兴趣课,聘请当地川剧艺人担任辅导老师,给孩子们讲授锣鼓、唱腔、舞台表演等川剧知识,深受孩子们喜欢。

创新式实践 川剧走新又走心

云手、单山膀、顺风旗……每天的大课间,学校760余名学生伴着川剧锣鼓声,在操场上整齐划一地跳自编的“山之品”川剧操。

两年前,学校启动川剧操编排,创新实践推出川剧手位元素与学生课间操相融合的第一版川剧操。之后,陆续改编音乐旋律、动作衔接,最终形成如今全校学生喜爱的川剧操。

“每天课间跳川剧操,不仅锻炼身体,学习基本的川剧动作,而且回到家还可以给爸爸妈妈展示。”四年级学生赵子涵说。

学校结合学生特点,把孩子们的生活场景搬到戏剧中,自创《大展宏图》《魅力川剧》《红灯记》等现代川剧剧目,并作为学生“六一”文艺汇演节目排练、演出,每年的文艺汇演吸引大批学生家长和群众前来观看。

与此同时,师生们还把自创的川剧剧目带到周围乡镇、剑阁县城等地演出,反响热烈,得到观众和戏曲界专家好评。

多学科融合 文化启智亦润心

“我要画小生”“我要画旦角”……美术课堂创意脸谱绘画中,学生们争相选择自己喜欢的川剧角色。

学生们点线勾勒间,一个个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脸谱面具完成了。四年级学生白浩宇喜欢画脸谱,他刚进入元山小学时,性格内向。在观看同学川剧表演后,白皓宇十分心动想学习川剧。

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学小生唱腔。现在不仅从容表演剧目,还把对川剧喜爱的热情传递到课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勇敢上台大声分享自己写的作文。

“川剧学习让我变得更加自信,长大后我想当一名川剧教师,把川剧文化传承给更多的孩子。”白皓宇说。

“儿子现在像变了个人,做什么都有自己的主见。”谈起儿子学川剧的变化,白皓宇的妈妈何芳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文化启智亦润心。该校将川剧表演、形体知识,融入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多学科教学,促使像白皓宇一样通过川剧学习变得阳光,更加明确未来努力方向的孩子还有很多。

“学校已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展演活动2次、市级展演活动2次、县、社区展演活动10余次。”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王介芳介绍道。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必读书。”采访结束时遇到课间活动,不少孩子们哼唱着新编的川剧节目《金榜之光》台词,神采奕奕。

来源:广元日报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