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成都日报》“清廉蓉城”专版刊发多组报道,聚焦新编川剧《丁宝桢》和大型历史题材话剧《苍生为念》,讲述丁宝桢这位清代廉吏鞠躬尽瘁的生动感人故事,并走进台前幕后,了解剧作的创作背景。今天,先带大家看川剧《丁宝桢》。
一个知百姓疾苦的清廉名臣
走进新编川剧《丁宝桢》的台前幕后
“自古治水功德高,回应民愿不求劳。 ”日前在成都进行首演的新编川剧《丁宝桢》,将这位晚清名臣的鲜活形象生动展现,让现场观众深受触动并写下了这样的评价。
![]() |
台前 —— 一出好戏,打动观众
近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指导,成都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汇聚各方力量资源倾力打造,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川剧《丁宝桢》在蓉首演,该剧取材于丁宝桢当年大修都江堰的事迹,以“明暗线”交叉贯穿,精彩呈现了他任职四川总督期间勤政为民、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清白传家的多个片段,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川剧视听盛宴。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精彩不断,观众不时献上阵阵掌声,演员们生动、具象、传神的演绎引人入胜,优美的唱腔久久回荡在剧场中,生动地还原出丁宝桢的浩然正气。
“一个为老百姓鞠躬尽瘁的官员最后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太意难平了!”
“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丁宝桢与百姓之间的真情、与家人之间的亲情,都深深打动了我。”
“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构思巧妙的戏剧冲突、不落俗套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川剧技艺共同产生出独特的‘化学’反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丁宝桢。”
……
一出好戏,能让观众真情流露,而观众的点赞,也是对好戏最大的褒奖。在观众席上,还有一位特别来宾,他就是丁宝桢第七代族孙丁迎春,此次专程从贵州赶来的他,人生中第一次现场观看川剧。“我能从剧中感受到宝桢公的勤政清廉、心系百姓。作为家族的族长,我也不忘弘扬宝桢精神,让族人无论身处何处,做何种工作,都实事求是,兢兢业业,保持公心。”
幕后——还原宝桢,后世铭记
穿越历史烟云,廉洁奉公、以民为本的宝桢精神在百余年后闪耀后世。 那么,如何将丁宝桢人物的特点品质在舞台上生动还原,创作团队为此下足了功夫。
![]() |
丁宝桢饰演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超 在创作期间多次查阅先贤的史料,并走进都江堰感悟宝桢精神,力求在演绎时更加真实。 王超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也离不开导演和编剧在舞台下对人物的塑造。 “丁宝桢最大的特点就是亲民,虽然他身居要职,但在剧中,我不想给人一种他高高在上的感觉。 ”《丁宝桢》的编剧,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廖时香表示,向观众呈现一个知百姓疾苦、懂烟火生活、有血有肉的丁宝桢,传递出他“我的青天是黎民”的亲民特质。 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安凤英作为《丁宝桢》的导演, 对全剧的把控,是为了展现丁宝桢的形象与品质,剧中用一棵由演员扮演的“桢楠树”立于台中,寓意宝桢公受百姓爱戴拥护,而水患寓人患,修堰治水的背后则是治人,这也是导演的巧妙构思。
寻迹先贤谱写新篇,河山铭记无价宝桢。 新的时代,也不会缺少对丁宝桢们的追崇和敬仰,他们的精神也将持续影响和感染后人。 “作为一部廉洁主题的剧作,《丁宝桢》从构思到首演,并非突然一时之想法,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应运而生。 ”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成都正在深入开展“清廉蓉城”建设,以“濯锦”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像丁宝桢这样的成都历史先贤事迹在全社会传播,正是一次重要的具体实践,以达到廉洁文化浸润人心、优良家风化风成俗的效果。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