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的川剧艺术传承至今,《乔子口》《装盒盘宫》《三祭江》等经典依然如此动人,它们是川剧守正创新需要守住的传统。守正,就是要走正道,走正道,方能行稳致远,艺术才能更好传承。”11月8日深夜,成都锦江剧场,一出酣畅淋漓的《三祭江》献演结束,面对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不绝于耳的喝彩,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三度梅”艺术家沈铁梅由衷地说道。
![]() |
▲沈铁梅献唱《三祭江》。记者 赵欣 摄
当晚,应第四届地方戏曲精品剧目展演主办方之邀,沈铁梅与蒋淑梅、王超、虞佳等梅花奖得主,以及崔雅倩、张长京等青年婺剧演员一起,带来了《三祭江》《乔子口》《装盒盘宫》《泗州城》等经典折子戏剧目。现场座无虚席,舞台精彩纷呈。其中,压轴亮相《三祭江》完整版时长50分钟左右,这出川剧传统唱功戏尽管挑战性极强,却在沈铁梅收放自如、行云流水、荡气回肠的表演中一气呵成,成为全场最大的亮点。
《三祭江》讲述的是东吴郡主孙尚香因夫君刘备死讯悲愤不已,在拜别国母后前往江边致祭,同时并祭关羽、张飞二人后投江自尽的故事。剧中,沈铁梅运用胡、弹两种声腔,分别诠释了孙尚香对刘关张的深切怀念。
![]() |
▲沈铁梅献唱《三祭江》。记者 赵欣 摄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殿堂级的演唱。对于喜爱沈铁梅的广大成都戏迷而言,由她亲自演唱的完整版《三祭江》已经数十年未曾得见,不少老戏迷直言,既震撼又感动,“这个戏常演常新,是岁月雕刻出来的精品,值得永远传承下去。”而对于沈铁梅自己来说,回到成都锦江剧场献唱《三祭江》,此行的意义也非比寻常。
“《三祭江》是我1988年首度冲刺梅花奖时,恩师竞华先生亲授的经典剧目。在锦江剧场的排练厅,我眼前总是浮现师傅竞华先生的身影。”沈铁梅回忆,1987年,她被竞华收入门下,开始奔波成渝两地潜心学艺。那段难忘的日子里,得益于竞华先生的倾囊相授、精心培养、无私付出,才有了自己后来的成绩。
回到成都,登上锦江剧场的舞台,再次演唱完整版《三祭江》,往事历历在目,沈铁梅十分动容。“感谢四川给了我这样的舞台,让我回到年轻时梦想的起点,以这场演出缅怀我的师父竞华先生,传承竞派艺术。”她说,“川剧守正创新,必须走正道,才能出精品,这是师父竞华先生和父亲沈福存先生一贯的教导。几十年来,我自己秉承着前辈的教导前进,也带领着我的团队,坚持走正道。我们坚守着传承,同时也始终坚持着发展。川剧是川渝地区共同的文化瑰宝,期待川渝两地戏曲工作者携起手来,书写川剧艺术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