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雨薇
“表演特别精彩!特别出色!”10月19日,在成都新声剧场,著名编导盛长滨观看了传统经典川剧《卖画拍门》后,连连感叹。
川剧《卖画拍门》由广安春天艺术剧院传承演出,在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上惊艳亮相,成为戏迷们关注的焦点。
![]() |
《卖画拍门》演员合影
此次《卖画拍门》,由川剧须生名家、国家一级演员、广安春天艺术剧院艺术总监蒋晓明领衔。他表示,此次复排以“守正创新、融入时代”为原则,在剧本、音乐、服装等方面全新升级,确保“旧中有新、新中有根”,激发川剧传承创新生机活力。
传统与现代融合
音乐表演服装全新升级
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由四川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活动从2024年9月持续至12月,陆续推出41场集中展演,举办13项配套活动。
本届川剧汇演,广安市选送了两个剧目参演,《卖画拍门》便是其中之一。
川剧《卖画拍门》因其观赏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经过几代人数千场的演绎,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卖画拍门》为传统川剧《日月图》之一折。
《日月图》讲述的是,明代书生汤子炎得神仙所赠日月宝图,赴边关破敌立功。边帅胡定国冒功谎报,意欲坑害汤子炎。汤子炎得知后盗令箭逃走。胡定国之子胡林志横行不法,见汤子炎的表妹白凤鸾貌美,诓骗白凤鸾父亲白茂林入府卖画,强纳聘礼。正值白茂林父女惊惶无措之际,汤子炎逃至舅父门前拍门,白茂林误认为胡府来人抢亲,开门时举刀乱劈,汤子炎深感诧异。待彼此说明情况,汤子炎愿男扮女装,替表妹解危。胡林志抢亲回府,将假新娘藏于其妹闺房,胡林志的妹妹反与汤子炎成就姻缘。
《卖画拍门》演的,正是远逃而来的汤子炎在舅父门前拍门,白茂林将其误认为胡府抢亲之人,开门举刀乱劈这一场景。
19日,《卖画拍门》在成都新声剧场剧院上演。大幕拉开,高亢激昂的马门腔传出,川腔悠扬,激烈的锣鼓点一开场便让观众眼前一亮。表演中,川剧老生髯口、翻跌、抖摆等表演程式的神形兼备,惊心动魄的“误劈”剧情,爱憎分明的父女情深,和写意表演中的智慧幽默,把一个关于“惩恶扬善”的传奇故事,智慧地展示在川剧舞台上,鲜活展示出川剧艺术“内外结合、寓悲于喜”的美学特征,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 |
蒋晓明饰演的白茂林
蒋晓明介绍,此次复排,该剧在遵守传统的基础上又注重现代表演节奏,将传统川剧与现代艺术融合,音乐唱腔方面,采用了胡琴戏的“倒板”和“二流”“三板”,特别是“三板”的运用更加充分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传统唱腔的韵味。
该剧在舞美设计上也颇具匠心,全新的服装设计采用符合当下审美的色彩搭配,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编排,力求一个动作立住一个人物,增强了代入感和感染力。
观看《卖画拍门》后,来自成都购书中心的工作人员王洁成很是感动,现场作了一首打油诗:“《卖画拍门》响得昂,如泣如诉靓唱腔。唱念做打皆到位,广安川剧实力强。”
接续传承再发力
展示川剧艺术新活力
2023年首届川剧汇演,蒋晓明凭借在川剧弹戏《八件衣》中饰演杨廉一角,获得一等奖,选择《卖画拍门》复排的原因,因其展现“真善美”主题,同时注重体现演员功力,在剧情中巧妙融合传统川剧技巧,是老少皆宜的经典剧目,与《八件衣》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剧目。
《卖画拍门》和《八件衣》都是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昌林的代表作。作为本次演出的排导老师,杨昌林将其数十年积累的艺术经验和心得体会,悉心传授给蒋晓明。
而作为杨昌林的弟子,蒋晓明在原汁原味继承杨派须生演唱风格与表演技艺的同时,又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创作,形成了衰派老生中又兼备儒雅的表演风格。
因此,在《卖画拍门》的展演过程中,观众既能看到蒋晓明一唱一念、举手投足间,都神似杨昌林的一面,又能领略到蒋晓明急迫中有舒缓、果敢中有沉稳、乱劈中有章法的独有川剧老生表演程式。
为了让经典剧目展现青春风貌,此次《卖画拍门》复排还联袂广安、南充优秀青年川剧演员沈姚、吕春节等主演。
接到复排任务,沈姚既激动,又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部剧非常考验基本功,囊括了众多川剧小生技巧功法。”沈姚说,为了演绎好这个角色,他特意与蒋晓明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展现角色。
在前辈的带领下,沈姚不仅精进了基本功,也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新的体悟。沈姚说,汤子炎这一角色,集中展现了敢作敢当、正直有为的川剧小生形象,要表现出他身上的浩然之气。“在老师的指点下,我逐渐静下来体会人物心绪,在充分理解人物特征的基础上,注重对声腔、节奏的把握。”
![]() |
《卖画拍门》海报
“经典剧目复排,对于川剧传承发展尤其重要,与时俱进推出优秀传统剧目,在艺术生产、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蒋晓明表示,此次《卖画拍门》再现舞台,展示川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精神风貌,既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期待,更有利于培养川剧优秀青年人才。
创演和培养并行
探索广安川剧振兴之路
作为地方性文化,川剧艺术凝聚了巴蜀大地的语言、文化、历史、民风民俗、民族特质等地方性知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标志。
在文化消费更加多元化的今天,川剧艺术的生存发展面临人才、剧目、资金等多重困境。地方川剧如何突围,同样是广安川剧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广安川剧艺术的复兴迎来新机遇,精心创作演出了《南海李准》《八件衣》《信仰》等一大批精品剧目。守正创新,让川剧舞台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观看,广安川剧又迎来更多的高光时刻。
除了在剧目上创新外,如何让川剧更具群众基础,这是川剧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
川剧的出路在哪里?这不是一两次集中汇演所能回答的。蒋晓明认为,一方面,川剧工作者要面向大众普及川剧知识,感受川剧的魅力,受到川剧美的熏陶和教育;另一方面,让川剧走进校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传统戏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2024年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将川剧传承保护的重任,科学合理地分配给了文化和旅游、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个部门,有利于振兴川剧事业的齐抓共管、多方协同。此外,《条例》还对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振兴川剧事业,提供了明确的入口,有利于提升全社会对川剧的关心关注和积极投入。
《条例》的实施,是所有“川剧人”的一剂强心针,也是川剧振兴事业的冲锋号。蒋晓明表示,未来,广安春天艺术剧院将贯彻落实《条例》,继续大力做好戏剧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做好年底的折子戏专场准备工作和排练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川剧,爱上川剧,让川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本文图片由 蒋晓明 提供)
作者单位:广安市融媒体中心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