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有法可依 让川剧“资阳河”焕发时代新彩
http://www.newssc.org】 【2024-09-05 09:55】 【来源:资阳网】

作者:李好 李梅 白栗宇 胡灿凤 谢承爽

川剧保护传承有了法治保障。9月1日起,《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从人才培养、剧目生产、院团建设、研究普及等方面明确举措。至此,川剧保护传承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资阳河”流派作为川剧保护传承的对象,被纳入《条例》中。“川剧凝聚着川渝文脉的历史基因,聚合着巴蜀文化的精神价值。”《条例》的正式实施,让资阳市文联副主席邓时光振奋不已。他说,川剧是川渝地区独有的传统地方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立法将确保川剧文脉得以永续,使之后继有人,传承有根,根深叶茂。

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参演的《少年陈毅》剧照。资料图

同一天,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原乐至县川剧团)传来好消息:乐至县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合作联合开展川剧人才定向委培的23名川剧专业技术人才,有19名通过公开招聘加入了乐至川剧的保护传承行列,成为剧团的“新鲜血液”。

20岁的刘馨宇是其中之一,她从小学习乐器,对川剧充满浓厚兴趣。“后面我会积极参加川剧展演活动、比赛,来宣传我们的川剧。同时我也会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把更多新颖的内容融入川剧中,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喜欢川剧。”对于未来,刘馨宇这样畅想。

如今,在乐至县艺术中心,演出队伍青黄不接、“生旦净末丑”行当东拼西凑的困境已成过往。19名招录的川剧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中既有嗓音清亮、扮相俊美的舞台新秀,也不乏在乐器演奏上有所长处的青年英才,共同构成乐至川剧的“新生代”。

体验川剧“画脸谱”。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条例》对于破解川剧保护传承的人才困境有着鲜明指向,内容涉及人才培养、职称评定、薪酬激励等方面,以确保川剧传承创新发展后继有人。这让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春对川剧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后续将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这批年轻人快速积累舞台经验,通过复排传统名剧目,保护传承好川剧的“根”与“魂”。

在雁江区,曾有“城隍会戏耀资阳”的川剧盛景,也曾“一曲高腔响彻云贵川”。近年来,随着川剧保护传承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民间川剧爱好者发挥力量,在守正、创新之间寻找川剧与时代的共鸣,让更多年轻人听懂、爱上川剧。

打造振声川剧展示体验馆、创建川剧“小戏苗”培养基地、成立资阳首个高校戏曲社团……这些是民间川剧爱好者张诒所做的努力。“川剧立法,对我们广大川剧从业者来说,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张诒表示,将继续做好川剧宣传和“小戏苗”培养工作,争取在资阳打造出固定的演出阵地,打造属于资阳人的川剧“戏窝子”;将川剧和资阳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编排出反映资阳人文的新剧目。

川剧进社区活动。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川剧的价值和精髓得到传承和发展。记者注意到,《条例》对此已明确了着力点和发力点:比如,建立川剧保护传习基地,注重川剧集体传承和活态传承;组织对濒临失传的经典传统剧目进行复排演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优秀剧目;推动川剧与科技应用、旅游深度融合……在未来,相关立法成效值得期待。

下一步,资阳将以《条例》正式施行为起点,加大投入力度,将川剧保护传承纳入财政预算和公共服务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川剧保护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样化传播推广活动,推进川剧传承创新发展;借助现代传媒吸引年轻观众,实现资阳川剧网络传播快速“破圈”。

来源:资阳网

作者单位:资阳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