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川剧,承载着川渝两地人民的儿时记忆。它既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川渝地区宝贵的文化名片、两地人民共同的文化乡愁。
近年来,川剧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创新活力不足、阵地丢失严重、人才青黄不接、市场萎缩、投入不够等实际问题。如何破题?推动川剧保护传承立法,为川剧振兴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便是答案。
![]() |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正在审议《条例》
7月27日至29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经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出台,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封面新闻记者获悉,《条例》共34条,囊括了基本原则、适用对象、主体责任、保护传承措施、川渝合作等内容。
针对川剧发展困难的现状,《条例》作出了诸多“量体裁衣”的规定。如在“完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方面,《条例》从完善人才制度、加强川剧从业人员职称评审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加强对川剧特殊岗位从业人员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细化。
![]() |
剧目《拷红》 资料图
此外,川渝协同是本次立法的一大特点。在川渝合作方面,《条例》对川渝两地协同推进川剧保护传承的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合作方式进行了明确,包括定期联合举办川剧节、建立川渝川剧名家库、川渝川剧艺术表演团体联盟等。同时支持川渝两地联合开展川剧的省际、国际交流,以及与其他剧种和艺术门类的合作交流。
《条例》是川渝人大共同确定的协同立法项目,采取“条例+条例”的模式,力求实现“大同小异”。经过多次磋商和论证,两地条例草案主要内容、体例结构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具体保护对象、院团发展等内容和部分表述上保持各有特色。
目前,《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已经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首次审议。据了解,“重庆条例”将于近日提请二次审议。按照计划,两地《条例》将同步施行。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