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川曲】成都成华:唤醒年轻人的“川剧基因”
http://www.newssc.org】 【2024-06-19 11:53】 【来源: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赵霞 谢雨彤

在成都成华,川剧的热度越来越高: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三花”川剧团的火热现状,梅花剧社叫好叫座、场场爆满,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对川剧赞不绝口,老戏迷、小朋友齐聚一堂感受古老戏曲的魅力……

从川剧研究院到梨园会馆

川剧传承历久弥新

唱腔婉转柔美,锣鼓点细腻多变,作为川剧的发祥地,成都的川剧戏班自百余年前便逐渐兴盛,班社遍及城乡。时间来到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后更名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成立,院部选址为如今的成华区东风路北一巷。

晓艇、刘芸、陈巧茹等川剧大师从这里走出,让精湛的川剧表演艺术走向全国进而登上国际大舞台。自此,这条小巷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文化符号,川剧的种子也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直至枝繁叶茂。

离东风路北一巷不到500米的未来中心,2024年农历正月初一新开了一家梨园会馆。这个由资深川剧人廖晓健、胡雪梅创建的川剧会馆,自开业以来便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

作为目前仍坚持在川剧表演一线的老艺人,廖晓健、胡雪梅夫妇对于川剧的热爱让人既感动又敬佩。“虽然现在传统川剧的听众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只要有时间就会上台演唱,上周刚唱了《三巧挂画》《人鬼情》。”说起自己热爱的川剧,胡雪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50岁的胡雪梅从13岁开始学习川剧,自此便一发不可收,这些年她也带出来不少徒弟。“现在只要碰到想学川剧、唱川剧的人,我就会非常激动,恨不得把自己的本事全部都教给他们。”胡雪梅说。

儿媳赵琪欣就是胡雪梅的弟子。“她学习川剧很有天赋,很快就能够登台表演了,虽然还不能和老演员相提并论,但也算很不错了。”胡雪梅调侃道,现在一家人中她唱武旦,老公廖晓健敲锣鼓,儿子唱丑角小花脸,儿媳妇唱花旦,基本能凑成一台戏了。

同样痴迷于川剧的廖晓健平时忙于会馆管理工作,但每逢老茶馆、老剧社演出,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去义务敲锣鼓,只因割舍不掉那份41年的“川剧情缘”。廖晓健说,近几年来川剧演员逐渐变得“抢手”,关注川剧的人也越来越多,“之前川剧学校招45人,报名的就有上千人,是不是很火爆?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学川剧,我们真的很欣慰!”

从“三花”到“梅花”

川剧“破圈”吸睛新生代

央视新闻频道(CCTV-13)《24小时》栏目曾推出专题报道《“三花”川剧团:三个女人一台好戏》,以13分钟的时长报道了成华区“三花”川剧团的火热现状。

变脸、吐火、皮金滚灯、手影……“三花”川剧团的精彩好戏每天都在上演。因票价便宜以及和观众零距离的新颖表演方式,这个剧团也被大家称为“最接地气的川剧团”。

“三花”川剧团之所以能从濒临倒闭变为场场爆满,除了“三花”姐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老戏迷不离不弃的支持,还因为近两年来“三花”在社交媒体的爆火。“绝不允许你们错过这么好的现场!”“强烈推荐!票价超值!”“这是我看过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次演出!”……年轻人从线上“转战”到线下,纷纷涌入剧场,在给剧场带来极高热度的同时,也让川剧“破圈”,助力非遗传承焕发新的活力。

如今的“三花”川剧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织,不仅创新编排了适合年轻人观看的节目,还上线川剧体验项目,让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川剧文化。

除了“三花”川剧团,位于望平街的梅花剧社也同样火爆。这里的观众不仅有家住附近的市民,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更有不少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

“我们现在是以综合性表演为主,70分钟的节目里,你能看到经典川剧变脸、吐火、小丑戏皮金滚灯等,这些都很适合刚接触川剧的观众观看。”梅花剧社负责人周彦斌表示,目前剧社在节假日一天最多能演出8到9场,接待近2000人。

令周彦斌意外的是,近年来,“小戏迷”群体逐渐增加。“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就是我们这里的常客,别看小朋友才三四岁,聊起川剧来可头头是道。”周彦斌注意到,这兄弟俩从第一次来就对川剧很感兴趣,尤其喜欢皮金滚灯,后来他听说,这兄弟俩还在家自学变脸和台步。

除了本地的“小戏迷”,更有不少外地“小戏迷”。随着近年来的“研学热”,梅花剧社也成为不少外地学生来成都的打卡点之一。“前段时间,来自清华附中、海淀外国语学校、天津一中等学校的学生到我们这里研学,不少同学对川剧非常感兴趣,不仅体验了川剧扮相,还学起了表演。”周彦斌说。

从名角到“新秀”

拓展川剧艺术的无限可能

2024年3月12日,成都市成华区川剧艺术传承少年班暨“陈巧茹戏曲名家工作室”在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正式落地。作为四川省首个川剧艺术传承少年班,该班不仅会在学校选拔学生参与川剧学习,川剧名角陈巧茹还会亲自为同学们上课。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陈巧茹表示:“我衷心希望北新的师生们能够用心去领悟川剧的独特魅力,去体验其韵律的和谐与节奏的铿锵,去传承其精髓与神韵,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北新实验小学与川剧颇有“渊源”。2018年,该校成功创建成都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并成立“新韵”川剧社团,《天府春韵》《俏娃戏梨园》等剧目多次参加成华区和成都市戏曲艺术展演并获奖;2024年1月,“新韵”川剧社团原创的川剧校园剧《立春》还登上了四川电视台少儿新春特别节目的舞台。“学校大力弘扬川剧文化,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们学川剧、爱川剧。”该校副校长袁雅君表示。

此外,成华小学成立川剧艺术工作坊,成都英才学校川剧社团的谯竣晨和蒋思源登上“三花”川剧社的舞台……今后,川剧之花必将在成华四处绽放。

“为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华区委宣传部联合成华区教育局等多部门,通过四川省首个川剧少年传承班的设立和陈巧茹戏曲名家工作室的引入,促进川剧在校园的传承,逐步推动学生们对戏曲艺术的知晓、理解和创新,以川剧传承创新带动区域文化繁荣创新,打造川剧文化传承新品牌。”成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单位: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