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鬼才”魏明伦的南充往事
http://www.newssc.org】 【2024-06-04 10:10】 【来源:南充市融媒体中心】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晓江

2024年5月28日上午8时40分,著名剧作家、辞赋家、杂文家、“巴蜀鬼才”魏明伦因病去世,享年83岁。魏明伦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易胆大》《巴山秀才》《变脸》《夕照祁山》《好女人·坏女人》等九个大戏,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剧本奖,三度登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榜,深受观众喜爱。

在南充,魏明伦不但参加过文化讲坛,还先后创作了《纪信广场赋》《司马相如故里赋》,为传播南充悠久的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此外,魏明伦还十分推崇三国志的作者、南充人陈寿,其川剧作品《夕照祁山》,故事情节就沿用了陈寿的《三国志》。

A 提笔写赋歌颂南充历史名人

从戏剧到杂文,再到辞赋,魏明伦皆有力作。在南充,提起魏明伦,不少文化界人士首先就会想到他撰写的《纪信广场赋》。2003年11月,魏明伦应西充县邀请,到纪信广场实地考察后,写出一篇骈体碑文《纪信广场赋》。

魏明伦曾回忆创作经过,他认为这是他所写骈体碑文中难度较大的一篇,因它涉及到一个“少见显山露水之蜀人”的历史评价问题。

南充市文联原党组书记李永平说,《纪信广场赋》是一篇激情颂扬古代巴蜀壮士纪信的骈体碑文,也昭显出魏明伦的“鬼才”,而另外一篇《司马相如故里赋》,更展现了魏明伦敢爱敢恨敢写的鲜明个性。

据原蓬安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王俊英回忆,2009年为发展蓬安旅游业,蓬安县专门邀请魏明伦到蓬安采风,他游览周子古镇、龙角山等地,被蓬安山水美景和历史人文深深吸引,他认为“蓬安山美水美,蓬安人的心灵更美。”从蓬安回到成都后不久,魏明伦便创作出了《司马相如故里赋》。

《司马相如故里赋》,用近1200字骈文、60多幅工整的对仗句,表达对司马相如的崇敬之情。“司马相如:华丽之赋圣,浪漫之文豪也……童年犬子,起步锦屏镇;晚年游子,魂归慕蔺山。生前以蔺丞相为师,殁后有太史公作传。司马乎!相如乎!文章并驾两司马,经略交辉双相如……琴台不朽,蜀水长流哉。”

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理事长唐晓零认为,《司马相如故里赋》传承了司马相如汉赋的特征,并做出了一些创新,达到了新的境界,同时《司马相如故里赋》肯定了司马相如,对于传承蓬安相如文化,推动蓬安文旅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B 创作剧本讲述三国风云传奇

2009年5月,魏明伦与国内知名作家走进阆中,共同研讨新时期检察文学,并前往阆中古城等地参观。2010年4月,魏明伦再来南充,参加文化讲坛,面对现场数百名听众,他讲解了南充历史文化和老街文化等。

一直以来,魏明伦都十分推崇陈寿和《三国志》。他曾在表现三国风云的历史剧《夕照祁山》的题记中说,《三国志》是晋代史学家言,《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言,而《夕照祁山》是当代戏剧家言。

《夕照祁山》是魏明伦于1987年创作的剧本,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与大将魏延之间的一段传奇。该剧曾在30年前,由自贡市川剧团搬上舞台。为了写好诸葛亮,魏明伦一头扎进故纸堆,反复阅读《三国志》《诸葛亮集》《华阳国志》等古籍,改稿五次,时间横贯多年。

2012年,经魏明伦重新加工而成的新版川剧《夕照祁山》上演,再次受到广泛关注。他在重新创作剧本《夕照祁山》时,主要的故事情节沿用了陈寿的《三国志》。魏明伦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夕照祁山》是他十分满意的版本。

5月28日当天,记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不少南充文化人,对魏明伦逝世表达了哀悼之情。南充剧作家郑瑞林说,魏明伦是受人敬仰的大师,在戏剧领域是一座高峰,将永远以他为榜样,向上攀登。

人物简介

魏明伦1941年出生,四川内江人,无党派人士。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魏明伦自修成才,在戏剧、杂文、辞赋、楹联等领域成果丰硕,被誉为“巴蜀鬼才”。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