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凤
北纬30度的中国,一东一西坐落着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巴山蜀水,孕育出嘹亮的川剧高腔;杭州烟雨江南,吟唱着婉约的越剧小歌。
但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人们,对于戏曲之美的喜爱与赞赏是相通的——当嘹亮高腔来到烟雨江南,正是古典好腔调于新时代再放新荣光!
2024年5月10日,“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荣誉盛典——西溪之夜”在小桥流水、茶香雅集的诗意与浪漫中,于杭州峰剧场隆重举行。300多万名线上观众同步观看,共襄盛举!
![]() |
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作品《花自飘零水自流》从覆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剧种中的37部优秀入围戏曲作品里脱颖而出,通过网络投票荣获最佳人气奖。
在剧中饰演皇后的陈巧茹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担任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和晋剧《烂柯山下》编剧的徐棻荣获杰出贡献艺术奖。
![]() |
《花自飘零水自流》是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与川剧经典折子戏《阖宫欢庆》出自同一故事蓝本,都讲述了南北朝时萧衍征伐北魏,得二妃而凯旋,皇后郗氏为此心生醋意。
不同的是,在徐棻的妙笔生花下,这出与众不同的川剧“宫廷戏”更深层次地聚焦于充满现代戏的“人性”二字——它讲述了在帝王专制之下,后妃们在爱恨、恩仇、生死之间,在保持其真善美或异化为假恶丑之间苦苦挣扎的故事,将人文关怀拉到满格。
担当女主角的陈巧茹唱作俱佳,以优美动听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纤毫毕现地刻画人物,尽显新一代川剧名家的身段、技巧等功法,深刻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女性情感。与舞美、灯光、服装完美配合,呈现给观众一台具有现代意识的传统大戏——一腔戏曲,百转千回,唱尽别姬泪;一身戏骨,万般妩媚,春风似又归。
![]() |
而今年91岁高龄的徐棻,是川剧史上第一位女剧作家,还是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她,是中华梨园的品质巨匠,是川剧界的金字招牌,笔吐珠玑,心怀时代。
她,60余年的编剧生涯,贯穿了中国戏曲事业从复兴到繁荣各个时期,佳作迭出,好戏连台。
戏剧,是徐棻老师一生的主角:“原来,我的一生用两个字便可概括:戏剧!原来,伴我成长、伴我历经生死荣辱而不离不弃的是:戏剧!”
![]() |
对于此次再创佳绩,陈巧茹在领奖现场接受四川广播电视台《好戏连台》专访,表示:感谢“好腔调”提供的广阔平台,可以让各地戏迷朋友都感受到川剧的独特魅力;更感谢大家对川剧的支持和鼓励,川剧人将以作品为回馈,再接再厉!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本届荣誉盛典以“满庭芳”为主题,而此句的作者苏轼正是出生于四川眉山。
“吾家蜀江上 江水碧如蓝”——故乡的巴山蜀水,是他一生的情感羁绊和灵感来源;之后又两次出仕于杭州,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诗画留给了烟雨江南。
苏轼曾把人世间的乐事归纳为六种:“清溪浅水行舟,凉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流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尊前微笑。”而要想在短时间内领略以上全部,最佳选择就是方寸场地,咫尺戏台。
在这场兼具时尚与传统、戏曲与晚会的新型跨界文化盛宴中,将“传承”二字惊艳书写——传的是世代之美,承的是时代之新!
![]() |
次日,“市场开拓与戏曲发展”研讨会隆重召开。
陈巧茹代表川剧界,与来自全国戏曲界的专家学者、艺术家、院团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戏曲破圈:如何成为常态”这一主题,以“川剧智慧”和“川剧方案”建言献策,共同探讨戏曲在当下发展的多种可能,推动戏曲艺术高质量发展。
未来,以成都川剧研究院为代表之一的四川川剧界,将继续为省内外、国内外观众绽放文辞、唱腔、表演、舞台之美,演唱出更多“好腔调”,打造出更多沉浸式的感官享受和视听盛宴。
下一场川风蜀韵,让我们不见不散!
来源:四川广播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