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西关渡》和《双花楼》究竟有何关系?
http://www.newssc.org】 【2024-03-28 11:08】 【来源: 打杂师的看戏笔记】

      《抱尸归家》,高腔折子戏,叙陈彩为谋夺潘林之妻犹氏,在西关渡害死潘林,火化尸骨后抱回潘家,以潘林失足落水身亡来哄骗潘家人。戏中陈彩阴险、好色、善辩,演员通过大段【红衲袄】唱腔和无处不在的细致表演来刻画陈彩这一小人形象。川剧名丑周裕祥及其后传弟子擅演此剧。

罗吉龙 饰 陈彩      摄影/小花 

   关于《抱尸归家》和《西关渡》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现摘录几条:

    抱尸归家,《西关渡》之一折[1]。——《川剧词典》

          抱尸归家(高腔)……此乃全本《西关渡》之一折……中秋节,陈携尤氏及潘子赏月,潘二子持竹杆池边玩耍,将一蛤蟆挑得四脚朝天,触动陈采以篙戳潘林的记忆,彼时神智错乱“坦白”出谋夫夺妻阴谋。尤氏具状上告,八府巡按将陈采绳之以法。全本《西关渡》,故有《蛤蟆报》另名……有的演此单折也以全本《西关渡》为剧名[2]——《夏庭光演出剧本选 上》

    西关渡,川剧《双花楼》的一折。褶子丑应工,常作单折演出,又名《抱尸归家》[3]——《重庆戏曲志》

    抱尸归家,川剧高腔传统剧目《双花楼》中一折,又名《西关渡》[4]——《中国戏曲志 四川卷》

    双花楼,又名《蛤蟆报》[5]——《川剧剧目辞典》

    《抱尸归家》系《西关渡》之一折,《西关渡》又名《蛤蟆报》,这三个戏说的是同一个故事是确切无疑的。重庆川剧院于1956年整理出版过全本《西关渡》剧本[6]。那么为何两本戏曲志以及《川剧剧目辞典》都出现了双花楼的名字,《双花楼》和《西关渡》到底是不是同一出戏,如果不是,那究竟有何渊源?我们且看《川剧精华》[7]对这两个戏的说明。

    双花楼,高腔,传统戏,大幕。此戏与《蛤蟆报》分别为两个高腔剧本,不可误认为同剧异名。从前有的戏班把《双》、《蛤》两剧拧为一条线,穿插上演,《蛤》剧第一场之后接《双》剧第二场,照此交叉接替,直到两剧全部终结,观众欣然认可。尔后,仍将两剧分开上演,观众也认可。在川剧舞台上仅此一例。出现这种特殊的演出形式而又能为观众所接受,大约是因为此二剧有较多的一致性:两剧皆真实故事;同时发生在四川宜宾(原叙州府);同属冤案性质;同是表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川剧精华》认为双花楼和西关渡是两个故事,从前有戏班把两戏穿插上演合为一剧(且命名为双花楼),导致后人误解《蛤蟆报》即《双花楼》。这个观点是对的,《俗文学丛刊》所录裕盛堂蒋记木刻《双花楼全本》[8]可为佐证,虽名双花楼,但确系两路毫不相干的角色轮番上场,情节并无交集。对于两戏穿插演且又为观众所接受的原因,《川剧精华》也不确定,只说可能是因为两剧有较多的一致性:皆宜宾发生的真实故事,都是冤案、报应云云。


罗吉龙 饰 陈彩      摄影/小   

    戏班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把两个完全无关的戏合为一本,内中肯定有原因,我们先把两个戏的来源搞清楚。根据打杂师能够查阅到的古籍资料,西关渡最早事见明代张应俞所著《骗经》[9]。此书第十六类“婚娶骗”里讲了一个“青蛙露出谋娶情”的故事。

    徐州人陈彩,家资巨富,机智深密,有莽、操之奸。年二十岁,妻妾俱无子。邻舍潘璘,常借彩银,出外为商。彩往璘家,见其妻游氏美貌绝伦,遂起不良心。邀璘同本往瓜州买绵花,发广州等处卖。货收完,二人同归。路经西关渡,此幽僻之处,往来者稀。璘上渡,以篙撑船。彩暗忖:此机可乘。从后将璘一推落江。璘奔起水面,彩再以篙指落深渊。浸死之后,彩故叫渔翁捞其尸,以火焚之,裹骨归家。

    故事情节和川剧《西关渡》几乎一致。陈彩骗娶游氏后,夫妻和顺,生有二子。一日大雨如注,有青蛙(川剧改为蛤蟆)从天井中跃出,陈彩用竹竿将青蛙挑入水中,反复数次。这一情景让陈彩联想到当年在西关渡用篙压潘璘之事,不觉说漏了嘴。游氏既惊且怒,去至县衙状告陈彩,陈彩最终受刑,偿还了潘璘之命。

    有人将此事添些风月之词改编了一番,被西湖渔隐主人收录进《欢喜冤家》(即《贪欢报》)一书[10]。《贪欢报》第七回“陈之美巧计骗多娇”即写陈彩事。

罗吉龙 饰 陈彩      摄影/小    

     双花楼亦源自《贪欢报》,见第六回“伴花楼一时痴笑耍”。临安贵公子王卞与同窗书友柏青相约在梅花楼赏梅,王卞赋诗,柏青吹笛,引来隔壁伴花楼的白小姐和侍女花仙启窗观看。因有梅花楼,又有伴花楼,所以名曰双花楼。柏青属意白小姐,夜晚去伴花楼墙边吹笛挑之,侍女花仙听闻,扔黄柑捉弄柏青,柏青用王卞所作梅花赋包裹青果,丢入白家。白小姐误以为柏青是王卞,写赋和之。侍女宜春偷出这两张诗赋,去白公面前搬弄是非。白公以为女儿私会情郎,大怒,恰逢柏青潜入白家,白公即命家人王七把柏青杀死,尸首放在梅花楼下。柏青兄长柏翠寻来,状告王卞杀害柏青,花仙知王卞有冤,此事又因自己而起,便去知府面前陈情,自愿替王卞受罚。王卞后中进士,娶白小姐为妻,因感激花仙,又纳花仙为妾。川剧《双花楼》情节和原著大体相同。

    至此,我们就可以回答双花楼和西关渡联系紧密的原因了。陈彩是徐州人,王卞是临安人,并非宜宾发生的真人真事,虽然刻本里写的宜宾,但这只是改编而已。也并非因为简单的同涉冤案、报应,就把两出戏排在一起,其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故事同出于《贪欢报》这本书。至于改为穿插演的原因,或许是想合二戏为一戏,但笔力不足,只做生硬穿插,或许是想要标新立异,招徕看客……究竟哪种不得而知。

[1]胡度,刘兴明,傅则著. 川剧词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7.11.

[2] 夏庭光著. 夏庭光演出剧本选 上[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20.06.

[3] 何冶主编;重庆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 重庆戏曲志[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12.

[4]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戏曲志 四川卷[M]. 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2000.07.

[5]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剧学校,四川省川剧院合著. 川剧剧目辞典[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9.12.

[6] 重庆市文化局戏曲工作委员会编. 西关渡 川剧[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1956.12.

[7] 杜建华著. 川剧精华[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9.09.

[8] 王泛森,陈国栋,李孝悌主编. 俗文学丛刊[M].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9](明)张应俞著. 骗经[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0.06.

[10](明)西湖渔隐主人 原著, 王欣 校点. 贪欢报[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1993.04.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