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华:来“三花川剧团”近距离感受川剧魅力
http://www.newssc.org】 【2024-02-20 12:44】 【来源: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赵霞 谢雨彤

“三花川剧团”剧团创办9年,从过去的演员比观众多,到现在“起死回生”成为年轻人口中“最具烟火气”的川剧团,“三花”到底做了什么?年轻人走进剧场,又给剧团带来了哪些改变?记者探班“三花川剧团”,和演员及观众度过有趣的一天。

上午9:00

“三花川剧团”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二段玛塞城收藏品市场负一楼,上午9点,距离剧团开门还有些时间,门前已陆续聚集了不少慕名而来的“票友”。

陈英正在准备盖碗茶

上午10:00

10点整,随着大门缓缓开启,“三花川剧团”也迎来了它崭新的一天。在这里,不仅有坚持初心的川剧“守艺人”,一直追随的老戏迷,更有不少寻香尝鲜的年轻人。

扎网巾、擦护油、上粉、涂脂、描眉、画眼、勾脸、定妆、勒水纱、贴鬓角……演员们熟练地开始上台前的准备。有好奇的票友也跟着演员走进化妆间,东瞧瞧、西看看。作为“最接地气”的民间川剧团,在三十多平方米的化妆间里,观众可以自由进出,与演员随意交谈,近距离感受川剧的魅力。

演员潘小红正在准备登台

“三花川剧团”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支由三位女演员创办的民间川剧团。剧团得名于创始人“三朵金花”——大花王娟、二花伍玉和三花陈英。据陈英回忆,几年前,“三花川剧团”濒临倒闭,行情最差的时候,演员比观众还多,但就在2023年国庆假期,“三花川剧团”夜间演出突然爆满,半个月演出销售票超7000单。如今的“三花川剧团”,已经成为老少皆宜的民间川剧团。

上午11:00

一把椅子、一杯茶,好戏开场了。

这场演出是节假日“加场”,依旧以川剧为主,但增加了变脸、吐火、滚灯、手影、长嘴壶茶艺等传统节目。不大的舞台前,坐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看“三花”的年轻人。“眼前这位扮相英俊潇洒的就是戏曲里的‘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富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川剧,主持人尹琴特别在串词里加入了诙谐幽默的流行语。

观众席里,小朋友看得兴致勃勃;白色的幕布后,表演手影戏的演员一会变出一只猫,一会变出一只鸟,精彩的演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为了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我们创新编排了70分钟一场的节目,包括川剧变脸、吐火绝技、皮影滚灯、水袖舞等节目,还设置了‘主持人’串场来活跃现场气氛。”陈英介绍道。

不仅如此,剧团还投入了几万元,增加了灯笼、油纸伞等装饰,让剧院看上去更有古韵。同时,购入音响和LED屏,便于外地游客更好地理解四川的方言魅力。

特别小演员:谯竣晨、蒋思源

中午12:00

上午场临近尾声,舞台上迎来了两位“特殊”的演员。走步,转身,扭头间“红脸”一下变成“绿脸”,再一看,“绿脸”又变成“黄脸”……短短几分钟,两位小演员已不露痕迹变换了六张脸谱。

两位小演员分别是7岁的谯竣晨和8岁的蒋思源。2023年9月,两人所在的学校开设了川剧社团,经过“抢课”,三十多位小朋友成为了“小票友”。“这次来到‘三花川剧团’,能够近距离观看演员们的演出,还能上台表演,儿子可兴奋了。”谯竣晨的妈妈杨灵珊告诉记者。

“我现在可以变六张脸,今年我还想再努力学习,争取多变几张脸。”谯竣晨换下戏服,迫不及待地坐好,继续观看演员们的演出。在陈英看来,川剧的传承不能只有一时的热度,“我们学戏的时候也差不多这么大,虽然两位小朋友的表演暂时还有点青涩,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川剧的喜爱。”川剧走进校园,培养了一众小“票友”,也让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变得更加容易。

中午12:30

演出结束,仍有一些游客意犹未尽,不愿离去。来自北京的游客李稼轩把“三花川剧团”列入了此次成都之行的“必打卡”点位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这种地方文化浓郁的剧院,给我的感觉非常好。”

利用春节假期回家的吴女士特地带着孩子一起过来观看演出:“主要想带着孩子来感受传统文化,开始他俩还比较闹腾,看到后面,小家伙就入迷了。”演出过程中,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被演员们逗得笑声不断,她也频频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时刻。

演员尹霜

下午2:00

吃过午饭,演员尹霜开始为自己补妆。作为剧团最年轻的演员,90后的他是绝对的“新生力量”。但尹霜和川剧的缘分,却比记者想象中还要早。“我们一家都从事这个行业,我的外公、爸爸、妈妈都是川剧演员。”有家学渊源,也有自己对于川剧的喜爱,尹霜从12岁开始正式学戏,到现在已经和川剧打了快20年的交道。

“其实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看,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法,比如把一些台词改成大家更熟悉的‘口水话’,再加入一些当下的流行语。”尹霜告诉记者,不少年轻人不太能听懂文言文,如果能通过这种改变吸引更多人关注川剧、了解川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脱下戏服的尹霜,也终于从舞台上的“老艺术家”回归到实际年龄的俏皮可爱。他戴上卡通保暖帽,冲着镜头比“耶”,“不要把我写老了哈,我还是年轻人哦!”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得到巧妙的融合。

下午3:00


冯钰菲体验川剧扮相

剧团针对年轻人做出的改变,还有很多。2023年,在一些粉丝的建议下,川剧体验项目正式在某网络平台上线。“来体验川剧艺术的人很多,很多人因为体验感很好,后来还专门去学习这项表演艺术。”剧团演员潘小红告诉记者,川剧体验不仅能感受有趣的戏曲扮相,演员还会亲自对其进行动作指导,帮助游客们拍出好看的照片。

戴着粉色“帅盔”的冯钰菲是专程从上海过来的,“我在小红书刷到过很多体验照片,大家都拍得很美。我也准备将这次的照片作为自己的新年写真。”

潘小红指导赵丹动作

从宁夏来的赵丹本身会一点豫剧,但体验川剧还是头一次。“这几年我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地区的曲艺种类,真的很有意思。”

下午4:40

在接到互联网这波“流量”红利前,剧团坚守多年的动力来源于一群不离不弃的“老票友”。“我们每天下午会有一场戏是专门为‘老票友’演出的,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七十岁以上。”

陈英告诉记者,无论刮风下雨,总有一批人等着听戏。还记得几年前的一场暴雨,路上行人寥寥,但临近开场,剧院却陆陆续续地来了不少人。“许多人的衣服都湿透了,但他们还是坚持过来支持我们,真的非常感动。”也正是有这样一群不离不弃的“粉丝”,演员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把演出放在第一位。“只要台下还有一位观众,我们就会坚持演出。”

晚上9:00

随着舞台的灯光渐渐熄灭,“三花川剧团”一天的演出宣告结束。陈英和剧团的小伙伴卸妆、换衣,再收好茶壶茶杯,准备离开。“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没什么特别的。”陈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剧团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大家都特别高兴。2024年,我们还是想演好自己的节目,唱好每一出戏。”

走出剧场,2月的空气还带着冬的寒意,陈英拢了拢衣领,身影慢慢融入到浓浓的夜色中。

作者单位: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羽茜]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