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杨
日前,第三届四川艺术节闭幕。闭幕式晚会上,颁发了四川省文化艺术的最高政府奖项——四川文华奖、四川群星奖及相关艺术赛事奖。遂宁荣获多个奖项,川剧《青山依旧在》编剧罗贤慧获四川文华编剧奖,记者采访到罗贤慧,聆听她获奖背后的故事。
《青山依旧在》是以家廉文化为核心的大型历史川剧。编剧罗贤慧坦言,这并非一部一蹴而就的作品,而是修修改改,历时两年。回顾作品的创作演绎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反响,罗贤慧仍难掩内心的波澜。
主动请缨
将黄峨家廉故事搬上舞台
文艺创作一直是罗贤慧的热爱。“我是安居人,对安居历史文化名人黄峨较为了解,也写过一些关于她的文学作品。”罗贤慧回忆,2021年10月,当得知需要创作一部川剧在遂宁廉政文化论坛上汇报演出时,她便主动请缨,打算创作一部以黄峨家廉文化为主题的剧目。
![]() |
《青山依旧在》剧照。
这便是后来好评连连的《青山依旧在》。
罗贤慧在心里构思了最初的故事梗概。她认为,要写黄峨,写家风,必须写到杨慎。黄峨与杨慎婚后三十余载,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选择哪一段经历来作为故事的主体呢?经过反复思考,查阅大量史料,罗贤慧最终选择了黄峨随杨慎在云南三年中的一段故事。
据《明史·杨慎传》记载,嘉靖五年,杨慎回四川探望生病的父亲,嘉靖六年“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而此次杨慎返回永昌,黄峨正好全程跟随陪同,并在一起生活了三年。在罗贤慧看来,这一段滇南平叛的故事,最能体现二人的家国情怀和清慎家风,并且在舞台上演出来也好看——比平常的家长里短更吸引人。
守正创新
颂扬家国大义传奇
嘉靖年间,朝廷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引发保守土司凤朝文的不满,发动叛乱。因“大礼议”事件犯上获罪、流放云南的杨慎,回四川省亲事毕,携夫人黄峨返回永昌,途经巍宝山,与叛军相遇。本可返回四川避难的杨慎与黄峨,不计个人得失,不顾危难艰险,勇毅向前,助力平叛。二人说服土司禄绍先,争取强援;稳住守将张峨,坚守木密;搬来凤老夫人,破解谣言;几经曲折,最终平定叛乱,让百姓免于兵燹战火之苦,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稷平安。万民欢颂之际,二人却功成身退。
这便是川剧《青山依旧在》所呈现的主题内容。全剧以归途惊变、石牢诉情、巍山劝兵、孤城驰援、远水救火、同仇平叛、情寄滇南等7个场次,再现了500年前的一部南疆平叛旧史、一段忠贞爱情佳话、一篇家国大义传奇、一曲危难逆行壮歌、一册旷达胸襟诗卷。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罗贤慧早早在心里有了这样的勾勒:全剧主要体现出三大特色。一是尊史而不泥古。主要取材于《明史·杨慎传》及相关史传文献,在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想象和虚构,做到尊史不泥古、戏剧不“戏说”。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既富有川剧的韵味,又契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既遵循川剧假定性和写意的美学原则,又追求艺术形式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在保留传统戏曲元素的前提下,体现现代艺术的美感。三是富于民族特色。在传统川剧中有机融入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风俗,诗化表达,追求质感和美感,做到既养眼又养心。
两年磨一剑
在不断学习中成长蜕变
从2021年10月到2023年7月,将近两年时间,《青山依旧在》先后改稿30余次——直至2023年7月准备参加四川艺术节暨文华奖剧目展演前,罗贤慧仍在修改剧本细节。
“事实上,好戏都是磨出来、改出来的。”罗贤慧说,每一次大的演出后,她和台前幕后的工作团队都会根据现场演出的效果和观众的反应,对剧本和表演进行调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山依旧在》到现在依然没有定稿,以后还会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这是我创作的第一部大戏剧本。”罗贤慧的言语间有些许惶恐,有些许自豪。
在此之前,她主要写小说和散文,剧本都是小品小戏。创作这样一出大戏对她来说,最大的困难有二:一是她对舞台不熟悉,二是她对川剧没什么概念。
“这两个方面我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学起。”罗贤慧感慨万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好团队、好导演。
在遂宁川剧团团长刘世虎的鼓励和两位导演的指导下,罗贤慧从一个川剧“小白”逐渐蜕变成长。
罗贤慧向记者回忆起了创作过程中一场印象深刻的戏。
“最开始,‘远水救火’开头有一段过场戏,是黄峨带着两名随从跋山涉水奔赴昆明的桥段。我前前后后写了好几遍,怎么写都不是那个味儿。导演蔡雅康跟我说,你就是舞台经验太少了,对戏不熟悉。你去找京剧《穆桂英探谷》来看,反复看几遍,我们要的就是那个味儿。我看了几遍《穆桂英探谷》,找到感觉后再写了一段,终于符合要求了!”从成熟的作品中寻找灵感,渐渐让罗贤慧对川剧创作有了更多的心得和自信。
广受肯定
感动到无以言表
“作为一名编剧,作品搬上舞台的那一刻记忆是深刻的。”对编剧而言,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登上舞台就如同“吾家有女初长成”。
《青山依旧在》已演出5次,每一次,罗贤慧都会到现场,和观众一起沉浸式欣赏和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喜,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则有两次。
“第一次是2022年7月,《青山依旧在》第一次试演,当时在川职院剧场,那天我全程激动得浑身颤抖,最后和导演、演职人员一起上台谢幕时,感觉脑袋都有点缺氧了,也不晓得该说什么、做什么,只是傻笑。”罗贤慧坦言,首演带来的激动和冲击仍记忆犹新。
第二次是2023年7月,《青山依旧在》在四川大剧院参加第三届四川艺术节暨第五届四川文华奖终评剧目展演。罗贤慧还清晰地记得,因为导演在谢幕时特别提到这是她的“处女作”大戏,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次激动后劲还挺足。”罗贤慧笑言,“演出完了居然还有观众到后台找我签名,后面接连一两天仍有现场观众在小红书、微博上发观后评论,我是看一次激动一次。”
这些反馈,都让作为编剧的罗贤慧深感创作中再多的艰辛和不易,都是值得的。
来源:遂宁日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