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朝阳
近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名单和第一批基地考核认定结果公布,内江市川剧团、隆昌金林陶瓷有限公司获评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资中县木偶剧团在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考核认定中被认定为优秀。
此次评选和考核认定工作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经各地各部门推荐申报、资料评审、实地评估、集中审核、会议审定、社会公示等程序完成,全省共评选20家单位,内江占2家。目前,内江共拥有3家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内江市川剧团成立于1950年,是内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下属事业单位,现有演职人员59人,其中30人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青年演员和演奏员。下属演出场地内江剧场建筑面积1794.96平方米,其中观众厅面积393.62平方米,座位数约400个;资阳河川剧艺术文字和图片展示厅1个,面积100平方米;排练场地4个,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
内江市川剧团致力于省级非遗“资阳河川剧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剧目丰富、阵容齐整、勇于创新、台风严谨而深受观众欢迎,具有雄厚的创作和演出实力。该团创作演出的现代川剧《张大千》《杏花二月天》,小戏《土地搬家》《我的川剧我的团》《逗牛》《扶贫这事儿》,折子戏《醉隶》《卧虎令》《诉冤》《衣冠梦》《马房放奎》,喜剧小品《百万富翁就是你》等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70余个、市级奖项60余个。
近年来,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内江川剧得到进一步发展,原创作品《糖坊风云》获评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绣襦记》(青春版)获得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三等奖,《凤鸣山传奇》入选四川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演员参加“中国有川剧”电视栏目决赛3人获奖,斩获一半奖项;青年演员黄筱雅、杜毓鑫荣获“小梅花”称号,青年演员马弋茹获四川省第六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二等奖。
内江市川剧团常态化开展“百场戏剧进校园”“文化惠民·月月看大戏”“送戏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展演展示“资阳河川剧艺术”的优秀传统剧目。重点节庆期间,在大千园广场等地公开演出川剧经典折子戏,扩大传统艺术影响力。同时探索旅游演艺新路子,积极开展川剧进景区活动,根据景区特点,创排适合游客观赏和体验的剧目,使川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隆昌金林陶瓷有限公司创立于1980年,原为隆昌县石燕桥镇金林陶厂,2015年注册为隆昌金林陶瓷有限公司,是依托省级非遗项目“隆昌土陶制作技艺”开展生产经营和相关传承传习体验活动,专业从事设计、生产、研发、销售土陶酒坛、酒缸、发酵缸、酒瓶、泡菜坛的综合实体陶瓷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投资7800万元,年产值6200万元,拥有4个专业生产车间,4条生产流水线(一条隧道窑、六条立方窑),厂区建筑面积近58000平方米,管理人员28名,技术人员118名。公司拥有优质陶土资源的开采权,矿区面积近12000平方米。
除企业生产区域之外,该公司设有非遗展馆、隆窑博物馆、土陶展览馆和体验中心等功能区4800平方米,存有大量图文视频资料和300余件实物资料。公司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解决净土村村民就业112人,并对当地村民进行高质量土陶制作技艺培训,增加员工每年可支配收入12000元。同时探索合作发展新模式,与隆昌新街里项目、多家民宿酒店在土陶文创方面开展合作;与西南陶瓷艺术家协会合作,在尊重隆昌土陶非遗技艺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文化价值赋能土陶文创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以“非遗产业化”推动非遗“传”下去、“火”起来。
资中县木偶剧团成立于1953年,所保护的中型杖头木偶戏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四川省稀有地方剧种。多年来,剧团已发展成为以中型杖头木偶为主、布袋木偶为辅,集综艺节目为一体的新型艺术表演团体。
该剧团演员阵容齐全、艺术功底深厚,形成了造型逼真、神形兼备、变化多端、操纵灵活的艺术特色。剧团曾先后出访日本、新西兰、美国、迪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编排、表演大型木偶剧《斗妖记》《张大千匪巢磨难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木偶绝技《变脸吐火》《书法》,情景剧《七仙舒袖》《化蝶》,木偶诗《荷塘月色》等经典剧(节)目。
资中木偶制作技艺不断推陈出新,从纯木头制作到加入篾条、铁丝、钢丝,再到现在的硬纸壳,使木偶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丰富了演员的表演形式。2007年,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被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2014年,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内江市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07年,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资中县木偶剧团一大批演员,多次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赛事和国际木偶赛事,斩获金、银、铜等奖项。剧团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授予“传承与贡献奖”;被中宣部、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诸多殊荣。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等众多媒体对剧团进行多次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内江市非遗中心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强化跟踪管理,深入推进基地非遗项目研究阐释、融合发展、普及推广、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建设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内江日报社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7028号-8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1679号